书看迷

书看迷>超能零零后整顿修真界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八年后房价如葱(第1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 八年后房价如葱(第1页)

【工地上,往昔那机器的轰鸣声已然消失不见,往日里忙碌穿梭的工人也不见踪影。公路上,原本川流不息的无人驾驶车辆如今也难觅踪迹,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磁悬浮列车静静地停靠在车站,仿佛被时间定格。市场也失去了平日里的喧嚣吵闹,只有那些关乎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事务还在默默运转,而其他的一切几乎都陷入了停滞。绝大多数人都安静地待在家中,眼睛紧紧盯着电视新闻频道,整个世界都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诡异氛围。

在这样的状况下,各个国家纷纷展开研究与讨论,最终基本上归结出两个方案。

一个方案是星际移民,先到月球和火星;

另一个方案便是多年之前提过的“净土计划”。

很快,星际移民的方法被否决。

与其到另一个环境更恶劣的地方去新建还不如就地改造。匆匆二三十年的时间改造并移居全人类到别的星球,那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更大的坑。

于是,另一个方案——多年前就被提及的“净土计划”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但此时的“净土计划”,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建造出来的空间已经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净土”了。为了延续人类文明以及地球上的生物种群,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无法周全顾及。人们无奈地发现,曾经那句看似调侃的话——关起门来污染,如今竟然

成为了现实。

随即各国纷纷发现短短二十年里单凭一个国家似乎根本没有可能完成这个工作。

紧接着,各国都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仅仅凭借一个国家的力量,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似乎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生物循环系统。这个系统如果规模不够大,就根本无法容纳足够数量的人口以及动植物。要是建得太小,那它就和普通的避难所没有什么区别,人类只能在其中慢慢等待死亡的降临。

到了这个生死攸关的最后时刻,全球人类才终于再次团结起来。

上一次全人类如此团结,还要追溯到一群刚刚从猿人进化到智人的时候,那时他们共同面对一只凶猛的剑齿虎,为了生存而不得已团结协作。

最终,全球达成一致决定,集合全世界的力量来建立九个主要的生物圈。

其中大地之城有三座。

每一座大地之城的面积为一千平方公里,分别坐落于亚洲的大华、美洲的米国以及非洲的刚果。

天空之城三个。

天空之城有着独特的构造,是直径达二十公里,管径为两公里的圆环形状。它们将以高速旋转的方式产生重力,并且围绕地球转动。

然而,这样的天空之城可利用的面积颇为有限,仅仅只有一百多平方公里。

不要小看这一建设工程,尽管其可利用面积是最少的,但它的

建设难度却是所有生存之城建设项目里最大的。

这其中涉及到诸多高科技难题,例如如何确保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各类设施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等。

与之相对的是海洋之城,同样规划有三座。

海洋之城的可利用面积达到五百平方公里,它具备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悬浮或者漂浮于海洋之中。

海洋之城在形状上是最接近净土计划的,整个城市被包裹在一个空心的球体里。在建设选址方面,海洋之城的制造地点会选在海拔低一点的区域,这样当南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时候,它便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海中。这一设计考虑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具有前瞻性的规划。

在全球的生存战略布局中,鼓励各方进行自救行动。

不过,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要保证主生物圈得以建成。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那些还有余力的国家或者私人集团才能够自行建立另外的生物圈。

一旦主生物圈建成,后续建立的生物圈就会简单许多,甚至可以不需要构建生物循环系统,仅仅作为庇护所也是可行的,但前提是绝不能危害到主城的利益。

这些自行建立的生物圈可以选择围绕依靠主城而存在,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除主城外,由国家或私人财团建的生物圈在人员进入方面有着特殊的规定

。其中进入人员的70%可以由建设方自行选择,而另外30%则必须由全球联合政府进行指派。这种安排旨在确保各个生物圈的人员构成既能够体现建设方的意愿,又能够在全球的统筹规划下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

当冰川时代彻底降临的时候,全球的生存布局呈现出一种特定的格局。除了九大主城之外,还陆陆续续建设了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生物圈或者庇护所基地之类的设施,其总数达到了一百二十九座。

其中有三座陆地之城,它们的规模和主城一样大,分别是由大华、米国和欧洲几个实力强劲的国家联合建成的。

当时的全球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亿之多。

按照规划,九大主城计划入住两亿人。在这两亿人的入住安排上,其中10%是由政府精心挑选安排的,这些被挑选的人员往往是具备特殊技能或者在建设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

而其余90%则是从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家庭中通过抽签的方式产生。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毕竟每个参与建设的家庭都有机会获得进入主城的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主城后面建设的基地成为了一种意外收获。原本可能只是作为辅助或者临时的设施,却没想到这些基地竟然可以容纳三亿人。

而且部分不做循环系统的基地反而入住的人口密度更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