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林爷爷却说:“伟人说得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对中国命运最精准的把握也是对中国历史最深刻的洞察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说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张居正来不及思考他本能地先记下这句话又听见林爷爷十分自然而然地说下去:
【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片面、静止的。我们的成功是从解决土地问题开始不断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也是我们发展的逻辑线更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如黄钟大吕张居正只觉脑子都嗡嗡作响——事物是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虽是白话虽听着浅显但却振聋发聩。
那马克思的话简直用这样简单的语句道出了万物之规律。
马克思第二问:为什么改革的总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
张居正认为这是为了化解改革的阻力循序渐进。
但林爷爷说:
【我们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各个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打土豪分田地;精兵简政军垦屯田;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等……是因为我们清楚,改革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保持耐心,树立长远眼光……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跟历史今昔对比,其实我们的成功,便是把握住了一个最要紧的因素:人。人就是改革中最重要的变量,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权益是关键。】
与实践相结合……分田地……精兵简政……把握人……张居正听完浑身都舒畅了,他当时便不禁露出一点笑意来:这简直像是老天爷追着给他喂饭吃,要手把手教会他如何进行变革!
林爷爷继续讲课,还举了两个例子: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将土地从资产阶级和地主手里夺回来给农民,我们解决了他们的困苦,农民是一定会跟着我们走的!民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谁解决了他们最切身的问题,他们就会拥护谁。
当时蒋党也进行了土地改革,但他们是站在资本阶级的立场上施舍罢了,从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农民的,因此制定出来的政策漏洞百出,所以老百姓也不买账,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他们人人都能够清楚分辨。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锦州之战,当时周围的百姓主动将口粮送到我军阵地,我们也从不辜负他们的拥护,战斗时舍生忘死,打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后来我们要返回关内时,百姓们是夹道欢送的。
还有之前的淮海之战,我们要以六十万对阵敌军八十万,不仅人数不占优势,我们的装备也和对方差距过大,但是上百万群众冒着炮火用小推车、扁担将补给品送往前线,之后才会有陈元帅感慨的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张居正愣住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又要怎样的人心所向,才会有上百万的民众愿意冒着炮火抢弹奋不顾身去维护、保护他们的将士啊?怨不得后世的将领从不需要抓壮丁,他们得了民心,愿意跟随他们的人们如小河汇聚江海,恐怕只有向他们主动投军的……
第三问:通过土地的政策,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之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和——?
这划线的空白处,张居正想不出来,最后也只写了个“人力二字,但最后林爷爷填上去的是:“劳动力、物资保障、广阔市场。
张居正放下鸡骨头,心中不断在重复: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物资保障和广阔市场。为工业发展……
是啊,是啊!他总算知道了后人能够砸烂旧世道的两大利器了!如云开见月明,张居正洞穿了困扰他多年的迷雾,他激动得站了起来,将膝上的食盒都打翻了,可他不管周围人惊诧的目光,抬腿快步向外走去。
一个是教育,另一个便是土地。
林爷爷说了:歌颂农民时也要认识到他们的局限性——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的人都是极少数的。因此这也是后人在战乱时也没有放弃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的原因。
文明其精神,温饱其体魄!
这二者缺一不可。
张居正浑身上下仿佛都被这些字字珠玑的真理涤荡干净了,污浊古板不化的儒本思想早已在他脑海里占据不了多少位置了。至于林菱直播时骂了一通的朱祁镇,张居正也压根就没有认真听,他一直在思考林爷爷写的这三个问题,如今总算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明白了。
哦对了,那有那“马子”的来历,回头有机会也要问问。他想着,脚步愈发快了,虽只听见了林爷爷说的那“马子”的一句话,但却令人印象深刻,实在难以忘怀。
而另一头,嬴政也从林爷爷的讲课视频中得到了启发,微笑着轻声念叨了一句:“分田地?好巧,我大秦是如此。”大秦是按照人口多寡分配田地的,成为“名田制”,大秦将全国土地分成九等份,每份由一户人家耕田,其中有一份为朝廷所有,雇佣农民种植军粮,以满足战时所需。这样的田制不仅为大秦保证了军粮,也提供了强大的战争实力。同时,大秦还有军功爵制,战时与之相辅相成。
说起来与后世似乎前期的改革也差不大多?
这时嬴政忽然想到先前仙迹曾经说过,关中秦卒对大秦的忠心,或许也是因为大秦曾直接授田以民,安抚了民心,又激励了他们上战场拼杀为全家挣得田地爵位,如此才有参军百姓络绎不绝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