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书正色行了大礼,李阁老已是年逾古稀之人,却还要给他这不孝徒弟盘算,真真煞费苦心。
建元帝显然看好那谢家徒弟江无眠,这等临考之前换副考官一事都能落到人身上,显然有意培养谢党。然这次是乡试,考试的是秀才,考出来也就是个举人而已,虽能出来能做官,可大部分都是小吏或是七品小官。
说明建元帝虽有意叫江无眠培养势力,但也是变相辖制,不至于养虎为患。
师徒二人正商议的当事人还在贡院里。
江无眠不是头回来贡院,但却是第一次以副考官的身份进来。
入帘马上宴持续一天,内外帘的考官皆要赴宴,先行认个眼熟,知晓谁负责查验谁负责监考谁负责炭火等事,若是哪一环出现问题,先查负责人,再查一圈考官。
江无眠作为副考官,职位仅次于主考官,他的责任也是如此,因而这宴上他打定主意多看多听。
皇帝命令下的匆忙,接受前任职位后,他一直跟在陈章身侧,有任何疑问必要问个清楚,不然白白为人背锅都不知因由,岂不是能冤枉死!
作为副考官,江无眠主要是和同行的其他考官一同出题。
大周规定乡试有主副考官二人,同考官四人,一共六人,属内帘官,负责出题阅卷评列名次。
其余事等——监考、巡逻、发放物资、查验正身、誊写、糊名等等一概交由外帘官,但出事儿之后大家一个都跑不了,所以万事需得小心,不然赔上名声不说还要赔一条命。
江无眠得知主要工作,打定主意要向前辈们看齐,不可乱出主意,不然耽误的可是一省举子未来。
最为重要的是,举子少了,岂不是说天子脚下文风不胜,让建元帝丢个大脸!
因此这题既要考察诸多学子的真实才情还要考量上位者的心思,题目必须要“正”,不能胡乱截搭。
苦思冥想,六人合计出题,贡院直关闭三日,进题官从考官手中得了今年恩科试题,印刻出来,只差开试!
第197章相谈
乡试三场九天,提前一天入场,贡院一关,第一场考试开启,墙里墙外各自焦灼。
身为副考官,江无眠出完题目便是无事,自去休息时却在思量一件事情——标点。
读书之人寻找师长答疑解惑,最为关键的是明了圣人之言中的句读,也就是话中停顿。
当前时代没有标点判断,印刷时更是不会留有空格,多半是一篇文章一句话说到底,因此学习时就需要明了句读。
若非不然,学生会误解经书本意,在内容阐释上犯下大错。
世人爱拜名师,是因为他们对经义解释通透,能从各方面证明文章本意,甚至有的是当面看着作者一气呵成,自然明了如何解读。
若在文章中加入标点,明了句读,届时只需学习标点用义,即可自行判断语气、停顿,变相降低阅读门槛。
但此法有可能触动当前的文官利益集团,甚至建元帝本人都不乐意,毕竟动摇文官集团就是在动摇大周的半壁江山。
江无眠能看到这条路上的遍地荆棘,所以事情最好徐徐图之。
头等大事就是赚钱,赚足够多的钱,将所有人绑在自己的船上,并且保持绝对的把控权。
事情虽然难,但总要一步一步走出路来,正好趁着乡试筛选同自己观点一致的学生。
待到来日,这些人极有可能是自己的班底。
江无眠策划着之后的发展之路,想着在京的书坊与京外的生意,迎来首场考试的落幕。
乡试考完一场试卷就有人誊写糊名,接着就是送到他和其他考官房内,待到批阅完这几日的试卷才能离开。
虽然说是好吃好喝供着,但一连九日没有一丝书籍可看,没有纸笔可拿——为防作弊,房间内只有休息用的床和供批阅用的桌案,其余什么都没有,就算是出去出恭也要有人跟着,因而这考官当的是无聊至极。
场外的外帘官好歹有人说话讨论一二,内帘几人说实话都不算熟悉,也就陈章和江无眠两人作为同僚办事,能说上一二,其余四人翰林学士出身,和他们二人不算太熟。
江无眠身上虽然有个翰林官位,可他未曾一日在翰林待过,更别提和皇帝讲学这等事情了,何况当日人没进翰林是谁理亏都一清二楚,说翰林的事儿岂不是揭人伤疤。
倒是陈章念起来一事,先开口起了话题,“入帘当日京报发行,老夫趁着还有时间,粗粗看过,开篇京是陛下亲笔!可见陛下对此报纸,很是看好。”
虽然只是提笔写了报纸名称和开篇文章,但除了奏章,谁能得见陛下笔墨,此番报纸一出,陛下文章墨宝是天下皆知!
竟是有此事?!
其余考官眼神一下亮起来,他们平时也是热衷岭南发表的报纸,家中甚至想方设法收集了首刊。
岭南报纸听闻是江大人在任上时办的,部分文章还是江大人所做,不知这京中报纸是否有江大人的手笔。
若是有,能否给他们提上一提,日后翰林能不能走江大人路子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