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 6070(第5页)

6070(第5页)

总之,在见到了各种实打实的好处之后,军士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刘苗的小课堂很快就人满为患了!

从前,刘苗进出军营的时候,军士们虽然对她也算恭敬,但那都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眼底还是充满了轻蔑和不信任。但现在,她只要进到军营里面,无论何时何地,军士们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计,恭恭敬敬又真心实意地叫上一句“先生好!”

刘苗深受鼓舞。

在结束了第一期的军官专属尝鲜课堂后,刘苗马不停蹄地开了第二期、第三期的士兵普惠课堂。她还专门选出五六个有天分的士兵,单独给开设突击速成课堂,在几天的密集授课后让他们出去各自再开课堂……

很快,整个军营里遍地是学习的人群,到处是学习的身影。

阿备原本还想给刘苗出主意,让她寻几个有当老师天赋的人出来,教好了之后再放出去教别人。没想到还没等他说出这个主意,刘苗自己就已经想到并且付诸行动了。

这或许,就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效果吧。

阿备将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如今,军营课堂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火星,但他相信,这点小火星终究会在整个大汉境内燎原!

这个时候,阿备还是以一种老父亲的心态看待此事,想的都是如何呵护保全这个如同婴儿般的希望之火,对它一无所求。他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被他始终护在怀里的孩子,会以一种怎样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他重大的回报。

而就在军营课堂开展得红红火火的时候,简雍则愁眉苦脸地找了过来,说出了一个坏消息:“农人们闹着要退田。这新的公田之法,只怕是进行不下去了。”

阿备搞的那一套公田制度,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华夏农村土地制度的套皮翻版——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则平均分发到每个农人头上,且使用权不能买卖、转让,只能租赁。

为了让东汉时期的农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套制度,也为了不超出郡太守的权限,阿备没有直接将田地授给农人们,而是套了个“租田”的壳子。在不影响原本赋税的基础上,收取三十分之一的田租。

如此一来,农人的田税和田租加在一起,就是十五分之一——与西汉初期制定的田税持平,并没有太加重农人们的负担。

要知道,农人们给大族们做佃户,虽然不用给国家交税,却需要拿出二分之一的产出交租。

刘备制定的三十分之一的田租和大族们的田租一比,那真是妥妥的“薄租”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刘备这是在用爱发电,做慈善!

因此,此法一开,无数没有田地的流民哗啦啦地冲到了衙署中,争着抢着要“租田”!

农人们欢欣鼓舞,豪强大族们则满怀愤懑。

本来,刘备带着人把被大族们侵占的无主土地夺了回去,就让他们很不满。现在刘备又搞出这么一出“公田薄租”,把流民们都吸引了过去,就让他们更加不满了!

那些无主的土地,原本可以先被他们事实占有,然后再慢慢地变成他们的隐田,既可以让他们享受丰厚的粮食产出,还可以免于缴纳国家的税赋,两头通吃,美滋滋。

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原本可以先被他们招揽成佃户,然后再慢慢地被他们变成奴隶。活着的时候给他们干活做工,死了之后给他们陪葬守陵,男的给他们踏脚铺路,女的给他们继续繁衍奴仆。

从生到死、从男到女、从老到少、从一代人到代代人,充分地压榨出每一滴骨血,为他们富足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

但是!现在!

就因为刘备!全部都实现不了了!

刘备的可恨还不止于此,只要他的“公田薄租”继续进行下去,不仅是流民,就连大族们原有的佃户也有可能被吸引过去。到那个时候,大族们空有良田千顷却没有佃户耕种,一样收不到粮食,一样要挨饿!

这不就是在挖大族们的命根子吗?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命根子,大族们联合起来,开始倒出散播谣言。其中,以张王两族最为积极,出力最多。

大族们散播的谣言五花八门——什么“租公田不靠谱,官府早晚会把田地都收回去”、“三十分之一的田租说得好听,等真的要交租了,马上涨价!”、“这都是刘备算计好了的,用公田来作饵,把人吸引过去之后,立刻就将人打包变成官奴!”……

虽然这些谣言前后不一、逻辑混乱、言辞浮夸,但其中说的几件事情却确确实实地说到了农人们的心坎上。

不是没有担忧,只是一直被一层名为“侥幸”的窗户纸蒙在下面。如今这层窗户纸被戳破了,那些担忧便被添油加醋地释放了出来。

于是原本很多摇摆不定的农人停下了租田的脚步,站在远处观望起来;原本很多已经租好了田地的农人因为各种担忧烦恼,想要退田不租了。

“公田薄租”是刘备上任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指望着办成此事好在玄菟郡站稳脚跟。简雍自然是不肯让农人们退田的,便好说歹说各种劝解。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怀疑的种子已经在农人们的心中种下了。无论简雍的态度是强硬,还是柔和,是威逼,还是利诱,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官府不肯退田,便几乎等同于坐实了谣言!

有些农人舍不得田地,犹豫道:“谣言毕竟是谣言,哪里就真的会到那一步?官府也不至于做那样的事情。”

“你个小年轻懂什么?这人要是黑心起来,谁还管他是谁、你是谁?”一些年老的农人拿出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言之凿凿,“你现在拖拖拉拉地不退田,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官兵过来抓人、抢粮食,你就知道后悔了!”

于是,原本好好的一项“惠民”正策,就这样变成了“怨民”甚至“恨民”正策,整个玄菟郡都笼罩在一层浓浓的低气压中。

等到阿备收到简雍的汇报,来到田间地头实际调研的时候,遇见的农人们要么是闭口不言,要么是埋怨担忧,反正就一个意思:“这公田我们不租了!”

强扭的瓜不甜,阿备也只能无奈叹气。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村子里突然敲锣打鼓地热闹了起来。原本在阿备面前沉默麻木的农人们像是突然活了起来似的,一咕噜地从地上爬起来,呼朋唤友地朝着热闹处奔去,就连刘备这个郡太守都顾不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