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就是她骂他的那天。
覃思正出现的频率倒很高,张旬能认出来,全靠覃思正的那副方框眼镜。
两个人还会在画纸上留言。
“这画得不太像我。”
“把你画帅了。”
“好像是这个原因。”
张旬不免想知道蒋冬霓和覃思正现在还有没有联系。
继续翻,最底下压箱底的硬壳素描本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东西,有蒋冬霓七八岁时画的画。
笔触稚嫩但鲜艳活泼的儿童画,但偶尔会出现第二个人的笔触,看样子是成人的笔触,落款“秋”,“秋”画什么,蒋冬霓跟着画什么。
整个箱子掏完,张旬按顺序将本子一一归位,他在手机上搜索“冬晓”,先是在微博找到了一个仅半年可见的账号。
一万左右的粉丝,主页只剩下了一条去年底系统自动发送的微博。几十条评论,关心想念祝福之余,也有人问:太太微博为什么不更新了?
有人回:冬大离开石头花了。
有人疑惑:和石头花解约也不用停更吧,又不是公司的账号。
回的人表现也不清楚。
对话无疾而终。
张旬再搜索“石头花”,发现能够对上的是一家在邻市的文化公司,出版国内外漫画和周边设计等服务。官方微博还能搜到在去年年初准备推出“冬晓”首部个人画集,但后来并没有成功发售。
看来冬晓曾经是石头花的签约画师,而最后的解约貌似闹得不太愉快。
在专门的画师约稿服务网站,张旬找到了蒋冬霓近来的作品。
雨天水坑里的倒影世界、台灯下认真写作业的少女、走在斑驳树影下的一家三口……生活里极为普通的一页,但特别的构图视角,像猫头鹰用一双倒过来的眼睛看得世界。
但画得再好,离开了,还记得她的人不到一百个,没了她的公司运作的依旧很好,正要推出一批人气画师的新作品。
张旬演戏往往习惯把对手的台词也背下,知己知彼,他时刻需要自己是主动的状态。
现在他准备把箱子再封起来,但没找到胶带,他的房间和客厅,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张旬在脑海中一一排查胶带被蒋冬霓放在了哪里。
走过蒋冬霓的门前,目光落在房间门把上。
张旬走到门口,手虚握住门把,侧耳倾听片刻,轻而缓慢地摁下门把。
门开了。
张旬并不意外。
非亲非故,就会收留一个男人的女人,直觉再敏锐,太单纯,便聪明不到哪去。
窗帘漏了一道月光,客厅的光被半掩的门框切成锐角,借着有限的光源,张旬扫了眼房间。
比他的的那间大,衣柜大、书桌大、床也大,他房间里的那张两米的单人床,张旬躺得非常勉强。
而主卧的床蒋冬霓一个人睡完全绰绰有余,她拱在一条薄被单里,安安静静的,几乎听不见呼吸声,仔细看才能注意到被子下极小幅度但有规律的起伏。
但乱七八糟的,角落里的懒人沙发上爬满了衣服,桌面堆坟似的一团一团,有书、有文具、有瓶瓶罐罐,还有一个款式轮廓看起来很复古的闹钟,胶带被套在一个水杯外头。
昏暗里,张旬无声地笑了笑。
也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封上箱子后,张旬将胶带套回杯子,放轻动作,悄无声息地把窗帘拉严实,再把门带上。
第二天早上八点,蒋冬霓的闹钟响了,她眼睛都没睁,迅速关掉。
五分钟后,闹钟又响了——关掉。
十分钟后,闹钟再次响起——关掉——蒋冬霓强迫自己起床。
从她家骑小电驴到蛋糕店大约十五分钟,因此上早班的时候,蒋冬霓一般八点十分起床,花二十分钟洗漱,八点半左右出门。
蒋冬霓迷瞪着眼睛从卧室出来,嗅了嗅,闻到香味,还没反应过来,突然从厨房里出来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