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幸好遇见神 > 第372章 伐交伐谋(第4页)

第372章 伐交伐谋(第4页)

但大家又担心拓跋焘铲除秦始皇遗迹,留下自己的什么玩意儿。

所幸,拓跋焘有自知之明,没有留下一碑一刻。

因此,鲁郡人对拓跋焘印象极好。

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物,凡是到鲁郡的,都会留下痕迹,希望后人提起孔子时,也能记得他。

鲁郡人在心里都当他们是清泉濯足。

但那些人都是大权在握之辈,鲁郡人得罪不起。只能忍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现在来了一个雄主拓跋焘,不但铲除前人遗迹,自己丝毫也没打算留点什么在这里。

鲁郡人如何能不敬佩他?

所以,鲁郡人私下口口相传的英雄人物中,拓跋焘品行排第一。

拓跋焘在鲁郡大肆祭拜孔子,完成了长期以来的心愿后,便率队伍进军下一站:盱眙。

盱眙的名称,最早出现在鲁国国史《春秋》里。此后一直没变过。只不过后世成了淮安的一个区。

此时的盱眙太守名沈璞,他是刘裕手下将领沈林子之子。

沈林子文武兼备,是刘裕手下将领中,刘裕最寄予厚望的人物。

刘裕公开对部将表示:沈林子是继承刘穆之衣钵的首选。

可惜天妒英才。沈林子病逝时才35岁。

他死时,刘裕也在病中。

刘裕手下核心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不敢将实情告诉刘裕,只能模仿沈林子笔迹,给刘裕继续上折子,建言国事。

刘裕一直到死,也不知沈林子先于自己病逝。

萧西风一直想找到沈氏兄弟后人。这位就是。

沈璞有个儿子名沈约,此时只有四、五岁。刘宋朝廷的历史《宋史》,就是他将来写的。

后来,南唐后主李煜有词《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园》云: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沈腰”就是指沈约因生病而渐瘦的身体。

这些都是后话。

沈璞手下军队,多数早就被抽调去北伐了。

沈璞继承了乃父基因,对军情大局有全面分析。

他接任盱眙太守时,正值宋国筹备二次北伐。

沈璞清醒认识到:以宋国如今的国力和军事人才,不足以支撑对魏国全面进攻。

尤其当听说,东线先锋主力统帅是王玄谟时,沈林子忍不住暗自摇头。

他的级别不高,且祖辈、父辈无一人存世。对国家大事,他没有资格向皇上建言。

沈氏家族主脉是沈庆之那支,他们与沈田子沈林子暨沈璞这支有世仇。

沈璞不但不能指望他们,他们不踩自己已是万幸。

盱眙郡内的兵力被抽调,大户人家的钱财被国家借走14。

沈璞感到:假如宋国北伐失败,盱眙很有可能成为前线战场。

自己身为盱眙太守,应该早做准备。

从这样思路出发,沈璞力排众议,做了几项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