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西路军拓跋仁部在寿阳与宋军对峙几天后,绕城南下。
寿阳城里松了一口气。
不久,皇帝旨意到了:臧质升辅国将军,接替萧斌职务。
皇帝命令他立即率军增援彭城。
寿阳与彭城,位置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垂直边上。
最佳路线是从寿阳出发向东行,经马头、钟离,到达盱眙;再由盱眙拐90度弯向北。
寿阳到盱眙,超过500里;盱眙到彭城,不到500里。
寿阳城内此时的兵力,接近4万。
臧质率裨将副将臧澄之、毛熙祚,领一万精锐甲士出发。
臧质没有料到,他这次出征,运气实在不咋地。
他到马头的时候,与魏国广武将军长孙真的先头部队2万人遭遇。
双方一番激战。
臧质队伍杀死、斩伤敌军七、八千。己方也损失三千多。
宋军突围后继续东行。
到钟离城时,又与魏国楚王拓跋建的主力相遇。
这次的战斗更惨烈。
魏军死伤一万多。
臧质的副将臧澄之战死,队伍还剩2000来人。
臧质这次出征,亲领的是一万宋国最精锐的东宫卫队甲士。
虽然他们杀敌数倍,可是折损这些甲士,臧质心痛无比。
那可是太子府的宝贝啊!把他们训练出来,可是花费了臧质等几位太子亲信的无数心血。
唉声叹气没有意义。臧质带着残兵抵达盱眙城西。
可是这次运气更糟。
魏国皇帝拓跋焘的大军正打算撤离这里!
拓跋焘大军离开彭城后,经下邳抵达盱眙。
辅国司马胡崇之受命率两万人来援,与拓跋焘队伍遭遇。
队伍中一万多人被杀,几千被俘,逃走2千多。胡崇之殒命。
拓跋焘见盱眙城池不大,而城墙似乎很坚固,便下令试攻看看。
结果发现,这里是块硬骨头。
拓跋焘便懒得理会,下令绕城通过。
哪知臧质的残兵撞了上来。
不用拓跋焘出声,手下人立即围杀过来。
只能怪臧质的运气忒他马的坏。
盱眙城内,太守沈璞发现了这一情况。
经过周密部署,沈璞下令郡兵民兵联合军2千人冒险出城,拼死将臧质残部接应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