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次帝师之争,三清也不知是知道自己门下不是花果山对手,还是其他原因,并未前来争夺。
琼霄没有丝毫难度的成为了舜的师尊。
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
亦是人皇轩辕的后代子嗣。
此人很有孝行和仁和,不仅家庭,对待下属、政务、百姓也都是仁和对待。
同时大力推行德教,教导臣民以“五典”——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提倡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的处世之道。
人族作恶之人都极大减少,百事振兴,人族的凝聚力提高到了极致。
舜在位数千年,在琼霄的教导下,舜不仅制定了人族的法律,在政治上也做了大的改革。
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布命令,收集意见。
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提高人族高层的办事效率。
让人族进一步繁盛。
千年后舜功德圆满,成就第四位人族之皇果位,隐居火云洞。
其辅佐帝师琼霄,一样成就了大罗金仙的修为。
就这般,人族五帝顺利的来到了最后一帝——
大禹!
之前在舜的共主之位禅让给大禹后,三清门下依旧没有前来争夺,只是一心在人族传道,与天庭争抢香火。
所以齐天的弟子碧霄顺利的收了大禹为弟子进行教导和辅佐。
与前面人族四帝不同的是,大禹一上任便建立了人族第一个王朝——
夏朝!
大禹同样是人皇轩辕的不知多少代孙鲧的儿子。
在成为共主之前,跟随父鲧迁至九州中原。
舜帝末期时,九州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舜帝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创建了设置河堤障水法化解了水患。
然而,
在大禹成为共主建立王朝之后没多久,鲧创建的河堤因为洪水的水位位越来越高,最终被淹没。
人族九州陷入了更大的水灾之中。
无数人族死亡,哀鸿遍野。
见此情况,
大禹在求教了碧霄的指点后,又检讨父鲧治水失败的原因,接着视察河道,三过家门不入。
最后总结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定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河道让洪水归于东海。
确定之后,
大禹便亲自带领人族修士劈山开何,疏壅导塞。
然而,
就在大禹开凿山河之时却是遇到了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