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重生之实业巨头 > 第633章 浦东大开发(第1页)

第633章 浦东大开发(第1页)

“当然有,只要是在内地目前在建的高速,我都有兴趣,只不过,资金有限,也只能选择一部分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国内的高速公路,从未来看,是做不到每一条都能有高收益的,又或者,部份只能说不亏钱,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还是不太划算的,除非是真的没什么好投资方向,选择一下也不错,不过对陈志文的资本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随便投资一点内地的地产,也是受益颇丰的。

不过,内地建造高速公路,也不是随性而为,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哪里需求量高就先建哪里,而需求量高的,自然也就是一二线城市了,那些三四线城市,连工厂都没几个,建高速干吗?只有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整体经济起飞了,才有了建造的意义。

在80年代,建完的高速,大部分都是未来利润最高的那几条,因为都是连接的一线城市或者准一线城市,这样的城市链接起来收益自然高,陈志文也参与了数条这样的高速,而留到90年代的,则相对来说要少一点了,沪武高速正是其中之一,之所以这条高速没有在80年代立项,还是因为有着长江水运的关系,一条高速的运载量,无论如何是比不过长江水运的,加上80年代国家资金紧张,其他地方要建的高速很多,因此自然就没有立项。甚至几十年前,也一直没有在这里立项东西方向的铁路项目。

不过,水运的最大缺点,就是效率太低,太低的效率,反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特别是沿江经济体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必然迫切需要以高速的陆地运输,因此,在原先历史上,也是在1992年,最前端的沪宁高速就立项了。

这次国家直接立项沪武高速,估计也是因为陈志文在早期提出来的原因吧。

“陈先生有兴趣就好,因为苏省的经济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一条从金陵通往上沪的高速公路,原本苏省也是想自己承建的,不过这这样的话就可能还需要等个两年来筹备资金,中央也是考虑到陈生曾经提过这样的方案,那就不如将这条高速委托给陈先生。”王局长笑呵呵说道:“不过,中央与苏省及上沪市,也都希望陈先生的投资能够先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先建金陵至上沪一段高速。”

“这自然不是问题,我一定会先建东部的高速公路。”陈志文爽快答应道,其实从上沪到汉口的高速,最核心的一段就是位于苏省这尾部一段路,这里将会是整个华国高速体系中最中枢的一段,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人员出行都是如此,后世但凡过节,也都是这一段最堵,也是因为,这里是东西部人口最聚集的地方,同时也还是南北方向数条高速交错的地段。

而从金陵往西,反而就属于一般的高速了,投资起来不会亏,但也不会大赚,不过这基本上是一条方向的道路,没道理你只想建赚钱的,其他的不管,这也是不可能的。

“那就好,因为这第一期,是在苏省与上沪境内,所以后续您这边与当地政府协商细节就行了,至于资金合作问题,也是贵方内部协商,如果有什么问题,再上报中央即可。”王局长又说道,地方的高速,基本上也都是地方做主的,中央会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决定建什么项目,而项目立项之后,基本上也就是交给地方管理了,顶多每隔一段时间会去了解或者审查一下。

“没问题,资金方面,如果苏省资金不足的话,我也可以安排香港的银行来借贷,不会有什么资金问题的。”陈志文笑说道,大型基建动辄上百亿,可实际上只要有盈利的希望,那大部分,也都是银行提供资金。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银行来说,这样的借贷也是风险很大的,一旦出了问题,就是汇丰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也必然需要一个大的抵押,而这对陈志文来说就简单多了,他的三个字,很多时候就足够了。

“好,我也希望,能够早一天,看到这条高速开建,。”王局长笑了笑说道。

沪武高速的开建,其实,也不过是和黄开始大规模投资国内高速其中一个罢了,进入90年代后,国内经济即将进入迅猛发展的时代,而“想致富先修路”,这句古人的道理,是永恒的,交通不好万商皆休,因此,无论是港口还是高速,都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不过和黄的规模再大,哪怕拥有着从日本返回的大量利润,也不可能投入太多高速项目,第一也是不容许,不可能都你一家来,第二则是,国内大发展需要资金的地方太多了,也没必要都投资在利润回馈不是很高的高速上面,毕竟,类似京津塘高速、粤深高速、沪宁高速这样的项目,还是非常少见的。

相对来说,还是有很多地方,投资的影响力以及回报率,都是远超过高速公路项目的,比如另外一个大型基建港口,又或者当一个地区,变成特区后,需要进行经济大开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地方,在80年代有深海市,陈家也参与了不少,不过毕竟深海市也只是一个试验田,且本身基础是一个县级城市,因此容不下太多资金,早期陈志文也都是将这个好处给了自己老头,到了85年之后,陈志文才安排置地再参与进去。

深海市无论发展速度多快,这十年的时间,还是比不上其他超级城市的,比如说上沪市,就是深海市到了2020年,也未必比的过。

而上沪市在90年代,就有着数个投资的黄金机会,一个是浦东港口大开发,另外一个,则是浦东特区的成立。

在燕京待了几天之后,陈志文又会见一些部门高层,不过并没有讨论什么实际投资,纯粹就是一些未来期望等等,再之后,他便乘坐自己的飞机,来到了上沪市。

相比于还没有对外资开放基本地产商业的燕京市,上沪市则是走在了整个内地的最前方。

早在1987年,上沪市便第一次对商业土地进行了全国除深海市以外的第一次拍卖,浦西的一块地,以400多万美元成交,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这可比辛辛苦苦做工厂实业赚钱快多了……

后续数年也连续竞拍几副土地,不过规模都不是很大,不少外资地产公司,包括港资,也都在等待。

只是没想到,他们所选择看好的浦西之地,对于竞拍土地的限制并没有解除,倒是隔壁浦东,迎来了特区大开发。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这句话,是整个80年代上沪市的经济写照,与后世普通遍地都是摩天大厦不同,现在的浦东,基本上就是村庄与农田,工厂也就零零散散的靠在长江边有几家,最大的,也就是康师傅在这里投资的方便面工厂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