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两个高炉,一切都按照历来的流程,只不过多了红石辅助。爬上圆形高塔,从充料口投放铁矿石,焦炭。燃火后,打开拉杆,启动永动机,带动鼓风机向炉内吹入空气,高炉迅速升温。不多时,铁水从出铁口流出,炉渣也会从渣口流出。铁水透着红光,发出热气。而最中间的岩浆熔炉,因为岩浆本身便能持续不断的放出热量,温度本就很高,速度反而快了几分。但肉眼可见,相同体积的铁矿石,渣口出来的炉渣要更少。刚过完年没多久,呼出的气都能看见。李开济转头道:“快,别站着,铁水下来了,赶紧收拾!”铁水一旦冷却,加工就会变得麻烦,甚至需要重新熔化。几个工匠将其抬到转炉的区域。从高炉中提取出来的铁水,通常是含碳量较高的铸铁,不能直接使用。得进一步的精炼。“去把焦炭拿过来,准备转炉用。”李开济指挥道。转炉脱碳。依旧是三个转炉,其余两个分别用木炭,焦炭加热,而最中间的,岩浆加热,放入焦炭。按照化学,就是吹入氧气,铁水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排出炉外。从而达到降碳的目地。不知道具体的缘由,但千年来的传承,一步步的优化,做到了这点。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只是可惜,无敌的太早,路子走偏了。白黎心中想道。转炉精炼完成,将得到的钢水倒入铸铁模具中。待其冷却均匀,红色褪去。李开济先是扫了一眼,便大致有了底。"白公子,炼好了!"“你详细说说。”白黎道。“装有岩浆的高炉,铁水可以迅速提取,效率非常高,不过更多还是依赖后续精炼来去除杂质。”李开济说道。“草民做铁匠这么些年,勉强看出,那岩浆熔炼出来的铁,略微逊色用炭炼出的,不过耗费的碳量,几乎很少,而且转炉里放久一些,或许成色还能更好。”白黎笑着说道:“很好,那么以后就采用这新型的高炉炼铁!”铁轨机产出的铁轨,本身也是用铁制成,他倒是想过,用其替代铁傀儡生产铁。但c铁轨的特性,能够使得火车在水泥路上行驶,而不会破坏水泥路。这一点,非常的不错。但同样的,想要去除特性也很麻烦。目前的方法,只能是放在外界,等待其变成普通的铁轨,再进行熔炼。耗费的时间需要一个月,这还是领域没有扩充之前,现在的时间,肯定有所加长。这些日子,他也来看过,本想用木炭来代替焦炭。但实际的结果,木炭炼出来的,永远都比不上焦炭。毕竟含碳量不一样。如今能减少焦炭的使用量,自然是一件好事。科技,环境,要两手抓。自个儿可不需要后人的智慧。“长庚,我所说的那个机床的图纸,可有画好?”白黎扭头看向宋应星。机床,是机器工具的“母机”。不过得有足够坚固的钢材作为支撑。所以他才把机床放在了炼铁之下。但显然,宋应星的效率,足以拆开成五六人用,可惜只有两个胳膊。“白公子,这机床本就有了原型,只是改成用红石驱动,”宋应星自信一笑,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图纸:“我与若望制作好了火车头,还有这鼓风机,对这永动机的粗略使用,也算是略懂。”“而且,在下已经制作好了木床身,用于演示!”说着,宋应星带着白黎,到了另一间小的工作室内,里面摆放着一台木质车床,连接着红石装置。床身呈长方形框架,四角支撑。床身中央,使用榫卯连接木板。木框内有两个深凹槽,安放主轴和车刀架的位置。床身底部,安装三角木制支架,抵消加工时的震动。床身上还布置着若干齿轮槽。主轴由木杆构成,两端用木质轴承支撑,与车刀架通过皮带连接。启动永动机,主轴旋转,木材随着车刀移动逐渐被削去。白黎敏锐的发现,那地上的红石线路,已经用上了红石中继器,用来延缓永动机的红石信号接收速度。使得永动机做功的频率大大减小。摸索得真快。“原来这东西,是这么用的啊,还是这样形象。”白黎嘀咕道。不过,还是太少了。自己得从零开始培养,指不定十年后就能用上一批。他从西安那,可是带回来了不少教科书,数学,物理,天文科学。这年过完,新学期一开,刚好能加进去。可惜,能教这个的,人太少了。对不起了长庚,只有这样了!!!白黎认真道:“长庚,你有没有兴趣,当当教书先生?”“我还是算了吧,年年都考不上进士,这红石学,也只是学了个皮毛,就算是物理,这些时日,我还得找若望学习。”宋应星思考片刻,摇头道。“汤若望自然也会去。”汤若望到目前来看,科研略逊色宋应星,但掌握的知识,算是比较的全面。天文地理,以及科学数字。对科学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让其教书,自然再合适不过,而且他带来的《西儒耳目资》中,描述了如何学习中字。上面使用的便是拼音的最初版本,白黎回去翻了几眼,在上面的基础上,改良了些许。让其更加贴近自己所学的那一套拼音体系。改成拼音,能大大的降低学习中文的难度。成年人的世界观,已经差不多定型,很难改变适应,科技想要推动,得需要大量的人。让他来启蒙下一代的科学教育观念,应该可行。白黎好奇道:“说起来,这些日子,都没有怎么见过汤若望,他人哪去了?”“这些天,若望一天比一天寡言,甚至与我探究红石的时间都少了许多。”宋应星微微皱眉:”我放心不下,便去瞧了瞧。他整天翻着一本厚书,那上面的书名,用的是他们西洋的语言,我一个字都不认识。”:()重生明末的方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