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十一(第2页)

终章 九三年十一(第2页)

【所以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p

这话,用在此时的大顺也是一样的。p

或许,会有人想,是不是可以把这段血腥的原始积累时期,美化一下?分出好坏,只要好的方面、不要坏的方面?p

走一条大顺的、与众不同的、不那么黑暗血腥的殖民之路?p

只怕,显然,是不行的。p

因为,实质上大顺已经不再是个传统帝国,而是个标准的近代帝国了。p

如果还是个传统帝国,那么其实无所谓。p

你雅利安人能统治印度、你蒙古人能统治印度,我大顺自然也可以。p

不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照旧统治,收点税、修修水利、保持原本制度,那自然可以。p

但现在大顺显然已经不再是个传统帝国。p

的确,刘玉当初忽悠皇帝南下的时候,是用传统帝国的思路忽悠的。或者说,是披着传统帝国的外衣,做成了近代帝国主义要做的事:他当时给老皇帝说的,是印度的人头税和亩税。p

但显然,现在,在印度的统治,是在为大顺的资本服务。p

包括税收,是在为摧毁印度的“文明成果”,即已有的生产力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比如对印度棉布征收的出口税、内部通行税、生产印花税、内部钞关等等;而对印度的棉纱和原棉,才尽可能采取低税政策,甚至通过商业资本的劫夺手段,强取豪夺。p

二三十年的时间,对于大顺和印度而言,都悄然发生着一场剧变。p

大顺内部的棉花种植业,小农种植区基本不太行。大顺的大部分地区,不管是先发地区、还是内地保护地区,实质上都在用印度原棉和印度棉纱。p

同样的。p

二三十年前,还是世界范围内棉纺织业“亚军”的印度,对外出口的棉布产业,已经彻底被大顺逼死了。p

曾经的世界范围内的棉纺织业亚军,现在纺织二字,只剩下了纺,而没有织了。p

残酷的转型已经经历了一次。p

现在,显然要经历第二次:大顺现在连印度的棉纱都不想要了,只想要印度的原棉。p

这个过程,不能简单地用“先进的生产力打败了落后的生产力”这种笼统至极的解释。p

相反,这种击败和强迫转型,假如一共十分的力量。p

大顺的棉纺织厂的隆隆机器声,最多占两分。p

剩下八分,是靠军舰、刺刀、大炮、士兵、税吏、朝廷的集权能力、社会力量的组织能力等等,得到的。p

并且,整个过程,相当的残酷。p

因为大顺这边着急,特别的着急。p

在历史上的英国,18世纪中叶,英国的商业资本和萌芽的工业资本,在东方贸易上,是对立的。这种对立的标志性产物,就是棉布禁止令。p

而在大顺这边,大顺的商业资本和萌芽的工业资本,在对印度的问题上,并不是对立的,相反是利益一致的:这是一场更多人参与的狂欢,工业资本要廉价棉纱、要市场;商业资本要劫夺的利润;甚至于大顺内部的一些手工业者,也受益于印度的棉纱。p

于是,大顺这边在印度非常的急。p

应该说,大顺在二三十年间,走完了历史上英国从1757年到1857年这百年间的路——对英国来说,这百年间,意味着棉纺织业的水平,从不如印度、到追平印度、再到超越印度;而对大顺而言,并不存在一个不如印度的阶段、也不存在一个追平印度的阶段,是以大顺上来走的就是超越印度的阶段。p

二三十年间。p

孟加拉的达卡,曾经堪比伦敦和巴黎的、手工业为主的城市。人口从18万,锐减到3万。p

《大唐西域记》里记载的迦尸国都城,【国大都城西临殑加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气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短短二三十年间,城中到处充斥着失业的手工业者。p

这是手工业的背景。p

而在农业上,大顺还犯了一个极大极大的错误!p

那就是,大顺在一些占领地区,尤其是内地地区,试图把大顺的土地制度复制到印度。p

而大顺的土地制度,是存在巨大“缺陷”的:产权明晰、可以买卖。p

这个缺陷,当然会出问题。p

那就是,大顺的资本、印度的高利贷放贷者,开始拼命兼并土地。p

不是说这东西不好。p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