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唐奇谭 > 第一千一四十三章 登临(第1页)

第一千一四十三章 登临(第1页)

当然了,这个时期的少林寺,虽然号称禅宗祖庭,那都是达摩菩提时候的事情了。而作为当代禅宗一脉当中的领头人,则是位于蕲州黄梅县之双峰山东山寺的五祖弘忍;在五年前的上元元年圆寂。而在这位东山法脉的门下,最出色的弟子有五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执领北方佛门牛耳的大弟子神会,以及号称继承了弘忍衣钵的关门弟子慧能。其中神会名声最大,号称三朝国师、两京法主。但是在后世,无疑慧能的名声更大。因为慧能一脉不但在岭南发扬光大,还最终完成了逆袭,被尊为禅宗六祖;因此,导致禅宗南北分裂的慧能夜奔事件,大概就在江畋初次降临此时空的那一年。其中神会所代表的禅宗北派,主张的是通过修行逐渐领会佛法真意,而慧能在岭南另辟蹊径的南派,则强调在修行过程的顿悟超脱;因此,相比“北渐南顿”这两位,少林寺的地位就略显尴尬了。虽然拥有官方认证的地位,但世俗的意味更重一些;与公卿王侯、显贵宦门的关系也更密切一切。于禅宗内部的地位,反而只能敬陪末座。而此番天子敕令封岳嵩山,无疑涉及少林寺的切身厉害。因此,来自少林寺这群秃驴,显得比谁都要上心;不但派出了一个包括三上座、东西院在内,高僧大德组成的豪华阵容;为天子的安康万寿祈福诵经,还数度求见太子李弘,殷切的进言献策若干。甚至抢走了郑州和嵩阳县本地官府、士民百姓父老代表的不少风头,就在这一片“你唱罢来我登场”的热闹纷呈当中;封岳之礼还是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铺展开来。中岳嵩山在五岳中不算险峻。相对平缓的山势,再加上位于中原腹地,山下就是广大人烟稠密之所。因此,山上各处的开发度很高,且遍布历史古迹,以及历代文人雅士的题留。上山有好几条不同的线路;道路也不算太难走。山上也有多处的空间和场所,来容纳参与封岳的随行人员;而真正的考验,则是来自穿着厚重冕服冠带,并在数天内登岳上下,完成封仪和祭礼的太子李弘本身。因为封岳过程中不能乘舆代步的。所以,大部分的登山行程,都需要他自己来完成。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上山,参与和见证封岳的过程。大半数随行人等和低品官吏,只能在山脚的奉天宫候命;其余的人也未能全程参与。其中相当部分按照品秩高低,分别停驻在半山腰的嵩阳别院、老母祠、太室祠中岳庙;进行同步祭祀和以待传召。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陪着太子李弘,走完天梯险道,到山顶登封坛的最后一段距离。就连作为东宫臣属的女孩儿,也只能随着东宫近臣和内侍,停留在太室祠中岳庙等候。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只要把各条上山的道路一封,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能混过去,对于储君造成潜在的威胁。事实上,对此最上心的无疑是东宫臣属了;分别来自编撰局、内书院、十率卫士京兆府兵和讲武堂等处的各色人等,已经提前把山上拉网式的排查和清理过数轮,甚至连一些较大的鸟兽都被射杀。就是为了防止惊扰到,登山和祭礼中的太子李弘;又检查、加固和扩宽了山路,设置了许多护栏和标志物;设下重重关卡和巡队。不过,这种程度的戒备和封锁,却难不住以猫咪形态行动的江畋。因此,他算是饶有趣味的看完了,在山腰开阔处的太室祠中岳庙内,最为隆重也人数最多的“封祀坛”祀天;然后又在一路鼓吹伴奏的《大韶》乐中,尾随着一路攀上的太子李弘抵达嵩顶封岳台。看着满身大汗淋漓的他,在山峰凛冽的绝壁高台处,断断续续的大声宣读,来自天子的封岳敕文;将其连同抬上山的牛羊牺牲、玉帛祭器,一起投入焚烧香木燔柴的大鼎中;烧做漫天飞扬的烟灰。紧接着由台下佐祭的群臣,在礼官的呼唤和雅乐声中,对着登封坛舞蹈礼拜、唱诵不绝;直到鼎内的燔柴和供奉,即将在烈火中焚烧殆尽。念完祷词的太子,将写有祈福文字的金版玉书抛下绝壁。这场令健壮之士也不免精疲力竭的登封礼,才算正式完成。因此到了最后,满面苍白疲惫的太子李弘,几乎是从祭台上,被人给搀扶下来的。但好在除此之外,一应祭礼的流程和环节都还算顺利。既没有可以被曲解成上天示警,或是山川神只不满的突变天气;也没有其他不同寻常的征兆,或是突然闯入的其他异物。虽然上山的天气是多云,但在太子李弘登坛祭拜到最后,还是露出了阳光。而不要小看这一缕破云而出的短暂阳光普照。无论是在场见证的大臣、礼官和仪卫,还是山下候命的诸多太史局司天监的官员;都可以顺势解释成为,来自上天和山川神灵某种程度上的正面回应。因此,站在树上看了数个时辰热闹的江畋,也不免打着哈欠,跟上了下山的队伍。而换下一身沉重繁复的衮服冠冕,又喝了一些专门调制甘露引子的太子李弘,也肉眼可见恢复了一些精神和气色。,!甚至还能与侧近搀扶的宦者,紧随的陪臣;温言细语的说上几句,让他们不至于那么紧张异常。因此,当前呼后拥的队伍下行到了,相对狭险陡直的天梯道时;整体的气氛已然变得相对轻松下来。而在前驱开道的卫士和礼乐之士,依次拉长走下之后;就依然可以居高凭望到,若隐若现的蜿蜒山道之间,那些分布在山腰折转、低缓台地上的寺观、亭台和洞穴、别院;正可谓是令人胸怀壮阔。因此,在等待依次下行的期间;太子李弘甚至有感而发,作了一首即兴的诗文:“震象凝位,离景腾辉。地浮重海,天开少微……”。然而,下一刻,一阵扑面而来的山风,却淹没了他的吟诵声。紧接着,下方狭窄天梯道内的行人,也突然发出了惊呼乱叫的嘈杂声;就见天梯道尽头的数个身影,突然就被什么撞飞、掀倒了一般;转眼之间就跌下梯道滚压成一团,或是惊慌失措的翻出崖壁。短促惊叫着消失在空中。而这时已经紧跟上来的江畋,也看见了一只飞扑在陡峭梯道上,翼展足足有七八尺的大鹰;用尖锐的利爪和勾喙,瞬间就飞掠、撕裂了拥堵、堆挤在梯道上的一众人等。将血肉喷溅在山石、崖壁上的同时,却趋势不见的再度盘旋升空,扑向了位于天梯上端的太子李弘等人。而在这处天梯上方的小台地上,就只有簇拥着太子李弘,被当场惊呆的七八名内侍和陪臣。在后方仅供两人并行的山道上,那些因为被内侍和陪臣间隔开来,一时间鞭长莫及的东宫卫士和亲从,更是瞠目欲裂嘶喊道:“殿下!”“小心”“畜生!”。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鹰扑入其中。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绝望了,无论之前的他们,都抱有怎样的期许和想念;都可以预见到太子受惊、受伤,甚至因此丧亡,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性后果;乃至株连家门无数的莫大祸事和轩然大波。然而,这时候只听一声疑似猫科的咆哮;就见那只用拍翅如潮的烈风,将挡在面前的内侍吹开、掀翻一地,又尘埃飞扬着迷蒙了众人视野,即将扑中目标的大鹰;突然就尖唳一声偏转着撞到一边。在倾斜的山石上原地翻滚了几下,紧着它想要拍翅而起,又羽毛飞扬与血色迸溅着,再度重重的跌坠下去;却是被扑在它身上的不明存在,瞬间撕裂了多处伤口;而哀鸣不绝的滑落跌撞在悬崖下。直到坠入深渊的响动和哀鸣彻底消失;才有人浑身颤颤的上前,跌坐在地的太子李弘搀扶起来,又围绕着他大声叩拜不已:“嵩岳神显灵了!”“殿下天命在身!”“自有神灵护佑,逢凶化吉!”紧接着,更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乱中,相继回过神来的各色人等,也是恍然大悟齐声附和着;同时放下旗仗兵器、器物,对着太子李弘矗立的位置,争相叩拜起来。就像是在膜拜一个当世奇迹。然而,被众所叩拜之下的太子李弘,却是强撑着身体不倒;眼神怔怔的望着,那只大鹰跌落的位置;随风飘扬散落的破碎羽毛,大片沾染的血迹,断断续续延伸到陡峭的崖壁下,幽深的山涧之中。这种异常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他被搀扶着走下天梯道,回到了位于本山平缓处的太室祠中岳庙之后;才在前呼后拥的问候和依次觐见中,慢慢的恢复过来;却又被当成了处乱不惊的从容表现。:()唐奇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