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沉珠 > 122 玉笛 亲手把这支玉笛交给她(第2页)

122 玉笛 亲手把这支玉笛交给她(第2页)

“混账!”却忽听一道尖利女声响起,赵明月掀开帷帽,双目赤红,向城下之人厉声呵道,“你算什么东西,也敢空口白牙地在此叫嚣!若魏弃真有诚意与我赵家共治辽西,且叫他亲自来见我!”

男人闻声抬头,视线掠过她美艳面庞,微一停顿。

“原来如此。”

末了,却亦只淡笑开口:“早闻辽西赵氏心比天高,不可一世,今日一见,果非谬词——”

“若当真算来,辽西亦不过我大魏治下百郡之一。莫说夫人只是郡守之妻,便是郡守在此,又岂敢轻易惊动天颜?秦某人微言轻,本不该多言,可夫人身份尊贵、芳名远播……走兽尚知苟活,夫人又何必赶着去做作那刀下亡魂?”

秦不知本就生得眉目风流,姿态闲适,从容不迫。

但这话仔细听来,却实在并非什么“劝告”——而是实打实的挑衅了。

“你……!!”赵明月气得柳眉倒竖,当即便要命人放箭。

然则,一声令下,四下竟无人响应。

“你们!”女人满脸不可置信,猛地回头,却只觉方才窜上天灵的热血、似乎顷刻间冷却。脸色由红转青,又渐渐褪至毫无血色的惨白:

她当然有许多话能说。

譬如,今日之绿洲城所以繁荣,只因无人不知,辽西坐拥千里沃土,盛美玉,利良种。绿洲城中,商税之低,更是世所罕见。而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赵莽昔年用兵如神,把不断在边界滋扰的突厥人赶走;又力排众议,沿袭了当初阿史那珠留下的诸多奇策。

赵家不仅庇佑辽西于重兵之下,又甘心让利于民、大兴商贸,可以说,没有赵家,便不会有今日的辽西。

但,又是从何时开始。

赵家人的身家性命,几十年苦心经营,竟连求这些平头百姓安心再等几日的“薄面”也挣不来了呢?

如果……父亲还活着,今日还会是这样的局面么?

“……”

她不敢想,也不愿想,唯有狼狈地转过身去。远望向那高挂尸首的将旗,望向城下铁牢般坚不可破的战阵,满眼绝望。

只是几日罢了……

三日,五日,若是表哥真能如他所说,带着那所谓的“神女血脉”和突厥援军回来,若是赵家人真能一心对外,若是……

“王姬。”陈望却不知何时越过众人、走到她身旁。

面无表情地从人手中夺过一把长弓,搭箭,扣弦。而箭尖,正对准城下手执尚方宝剑的黑衣剑客。

“赵家并非无将可用,无剑在手,只是,少了一枚定海针——一道定心丸。事到如今,王姬可否明示末将,摄政王不惜远赴突厥也要带回来的,除了我辽西并不缺的兵马良将,还有什么?”

还能有什么?

想起魏骁临别前命她切莫走漏风声、以免事不成而致军心溃败的句句叮嘱,赵明月不觉低下头去,声若蚊蝇:“他……”

他。

她脑海中一片空白。

末了,却终是以低不可闻的声音轻声道:“他带走了宝库中的大半私藏,又偷偷派人搬空了城北粮库,以此为聘礼,要向突厥人——换回阿史那珠的女儿。”

“突厥人找回了阿史那珠的女儿、她留下唯一的血脉……表哥说,只有这个法子,”她说,“我们与突厥人联合,要借的,不止是他们的兵,还有他们昔年从辽西抢走的‘势’。”

此事若成,他魏骁便是挽赵家于存亡中的恩人;若败,则毫无疑问,是这整座绿洲城的罪人。

果然,陈望听闻城北粮库被搬空,脚下竟忍不住微一趔趄,双目怒瞪道:“那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的冬粮……!”

“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

“……”

“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赵明月一字一顿道。

声音虽轻,可说话的语气已近乎咬牙切齿,她盯着陈望不知何时通红的双眼,“陈望,你不姓赵,可你长着一对眼睛,你看得清楚,赵家人如今还听我的话么?你们要定海针,要定心丸,却不信我,也不信任表哥。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要救辽西,要救赵家,我们只能借……只能换,只能……”抢!

赵明月说着,忽的冷笑一声。

抬手指向远方——那将旗上被穿心而过的尸体,“至于今日,我们若把魏人放进来,赵家人会是什么下场,你已经看到了!”

陈望闻言,低下头去,没有作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