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农家子的科举逆袭之路(女穿男)) > 第131章 三年计划(第2页)

第131章 三年计划(第2页)

何文静将文件收好,疑惑道:“陛下,若臣没看错的话,此乃臣当初科考时所做答卷。”

赵珩点点头,命内侍将其收回,看着他道:“没错,正是你当初科举时的试卷。”

自从他南巡回来之后,赵珩就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大夏近十年内所有发生过的内政改革,基本都与何文静有关。

而且不管是屯田制、养廉银还是他在绩县搞的那个什么番薯和玉米,都让他有一种很眼熟的感觉。

偶然的一天,他想起萧山的水闸来,这才记起何文静还曾写过一本关于河工的书籍,然后他才发觉,何文静所做的这一系列的事情,似乎都是他在策问中答过的治国方略。

时隔太久,具体内容赵珩也记不太清,便命人将其从参考到最后殿试的所有考卷都一一调了出来。

等赵珩将所有试卷都看完,他这才发现,此人卷中所写之事,除了从先皇时期便开始施行的屯田制,和自己因为想整顿吏治而提倡的“养廉银”外,何文静在绩县时所做的引进番国作物,以及在曲定建的水闸,都是在实践一件事,那就是“富民”。

这是他在策问中提出的观点之一。

而观其效果,绩县如今早已从当初的偏僻小县发展成了西南重镇,而曲定经此之后也必将再不被水患所扰,富民成效最远也会在这两年显现。

这两个事例都是何文静自己独立推行完成的,并不像屯田制那样有朝廷推动,可是就效果来说却并不比后者逊色。

赵珩想到他在文章中提到的强军和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论点,第一次觉得这个书生也许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是夸夸其谈,而这些事也是真的有可能实现的。

这猜想令赵珩有些难奈不住的激动。

可他将这些文章反复读过多遍,虽然对其中描述的内容很是向往,可要说让他想出以何种方法来实践,他也确实一时半会没有头绪。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策问是何文静写的,那么要如何将其中的各项事宜一一实现,自然也只能交由他来完成。

所以他才下旨召了他回京述职。

“爱卿可还记得自己在卷中所做的内容?”赵珩指尖点点桌上的试卷,问道。

何文静努力回忆了下,片刻后颔首:“依稀记得。”

赵珩熟练的翻到他看过许多遍的那一页答卷上,对他道:“爱卿曾在策问中提过,若要国强则需兵壮,若要兵壮,则必先民强,朕深以为然。”

“臣惶恐。”何文静知他还有话,平静一揖,等着他的下文。

果然就听赵珩又继续道:“朕虽知此理,但是对于爱卿所提的国贸和军械装备却不甚清楚,想来爱卿能写出此话绝非无的放矢,因此特召你回京详谈此事。”

何文静惊讶抬头,这是要自己现在就给他把方法找出来?

“因此,朕准备封你为户部侍郎,并筹建大夏第一支由朝廷控制的商队,看看爱卿能否办成自己在文中所言之事。”

这下何文静有些发愣,这事实在太过突然,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而且他总觉得,桓帝给自己连升两级,绝不会就只是让他去试水这么简单。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资质驽钝,实不敢担此重任。”

虽然连升两级是很好,可苏东坡也曾说过:“一朝而获千金,非有大福,必有大咎。”

所以他第一反应还是推辞。

谁知赵珩却不依不饶,道:“若爱卿称不能胜任,那便是有欺君罔上之嫌,爱卿可要考虑清楚了。”

何文静看着坐在龙椅上的赵珩,无语,这不成抬杠了吗?

可惜势比人强,身处封建皇权压迫之下的何文静只好低头,犹豫片刻后他还是掀袍跪下:“陛下愿委臣以重任,臣必将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赵珩轻靠椅背,语调轻快:“倒也不必肝脑涂地,只爱卿需记住,三年之后,国库之内的银钱要为现今的两倍之数。”

于是,背下了三年经济计划的何文静,在接了两升两级的封官的圣旨后,垂头丧气的回了家。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8-2213:32:49~2021-08-2316:36: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淡色阳光10瓶;糖伽罗5瓶;张静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