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桂兰婶子。
夏青青跟李卫国都站了起来。她笑着说:“婶子,大家过来坐。”
李卫国去屋里搬了两个长条板凳过来。
她们都在板凳上坐了下来。
桂兰婶子看到站在夏青青身边的两个孩子,惊讶的说:“我没记错的话,采之跟正浦还不到三岁吧?咋长的这么高比我家五岁的小孙子的个头还高呢。长的白白嫩嫩的真好看。”
“有的孩子长的快,有的长的慢。你们怎么没去干活?”老太太笑着问。
“玉米收完了,男人们都在地里犁地也没有其他的活要干。我们女人就在家里休息。听说你家卫国跟青青回来了我们过来看看。”桂花婶子笑着说。
“俩人才到家,屁股还没坐热呢。”老太太笑着说。
“自从你们都考上了大学,还有那么多人奖励你们那么多钱?就连成材娘跟虎子也跟他们去城里了。
咱们村的孩子也都去学校念书了。也都想以后考上大学得到奖励,走出这个小山村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以往,老师来家里找孩子过去念书,都没人去。现在大家争先恐后的都去学校了。”
“人太多了,学校太小了,而且房子也都太老了,一个班级六七十个孩子太拥挤了。”
“没办法,十里八村就咱们这一个学校。大家都往这里来上学,咱们又不能不让人家过来。条件有限只能挤在一起。能学到知识就好。”
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
夏青青在一旁听着心里很高兴。她还记得她插队来到上坡村的第一年,村里的老师去村里找学生去学校上课。很多人家都不去说是上学没用。在家里帮忙干活还能赚工分。去学校上课还要花钱。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
那时候他们知青点的知青还帮老师去村里有孩子的家庭做工作。整个村子不到十个孩子去学校念书。去的都是男孩子。整个学校找不到一个在学校里念书的女孩。
她知道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积极性。是因为他们当初考上大学的时候,村里,市里,还有厂矿企业奖励了他们很多钱。他们干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赚的到那么多。
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念书,以后考上大学了也有奖励,还能去城里工作生活变成一个城里人。找不出还有上学更好的事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能让孩子去学校念书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咱们村的女孩子也去学校念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