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自从取得徐河之战的胜利后,宋辽双方在河北战场均保持比较克制的态度。
因此从宋太宗端拱年间到至道年间的10年时间里,辽军除了有一次骚扰雄州的记录外;整个河北前线的态势是平稳的没有大的冲突记载。
然而宋太宗宾天后宋真宗即位,威震辽军的都部署李继隆调往西北前线;郭守文、刘廷翰、崔翰、田重进又相继去世,宋军在河北前线的高级指挥官人选上出现了巨大缺口。
一批富有经验和能力的高级指挥官相继离去,对于宋军在战役指挥能力上的打击是可怕的。
宋真宗登基后,最后一个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将范廷召也去世了;宋在河北前线面临高级将领无人可用的窘境。
无可奈何,宋真宗只好启用太宗、真宗藩邸亲信出身的将领傅潜、王显、王超、王继忠等担任河北前线的高级指挥官。
而这批藩邸亲信既没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又没有过硬的军事才能;仅凭其出身便爬上前线高级指挥官的地位,直接导致宋军前线指挥的劣势愈加恶化。
萧太后在宋太宗宾天、宋真宗即位之时接二连三地发动边境战争,宋军的战役指挥不复太平兴国时期和端拱时期的灵活和清晰,显得呆板和幼稚。
若非辽方在统和十六年和十七年接连损失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两位名将,加上宋军中级指挥官如李继宣、荆嗣、魏能、杨嗣、杨延昭、田敏、张凝、秦翰等人的日益成熟,则河北战事会变成怎样的灾难将让人无法想象。
随着咸平二年辽军的大举南侵和真宗的北幸大名,七年内辽军四次大举进犯,河北战线在八、九年的和平之后又一次陷入了双方激烈的交战。
而宋军高级指挥官能力和胆识的严重缺乏也一再导致宋军险入被动。
咸平二年至三年的战事中,身为河北前线最高统帅的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的傅潜的表现就如小丑一般,先是坐拥重兵不敢也不知如何出战,以至于被老将范廷昭等当面痛骂为女人;接着挟私报复,令范廷昭只带一万步骑去挑战十余万众的辽军,自己答应后援却龟缩不出;最终导致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的部队在救援范廷昭部的过程中为辽军主力捕捉到,被辽军优势兵力包围歼灭。
而傅潜自己也因这斑斑劣迹和导致的严重后果触怒了真宗,被革职流放。
直到这时,都看不出宋军有任何系统的战役指挥;宋军各部的行动只能用乱七八糟,不知所云来形容。
直到真宗以宿将高琼接替傅潜的位置,又命范廷昭为高阳关、贝、冀路都部署之后,战况才有所改观。
范廷昭在张凝、秦翰等的配合下捕捉到辽军一部,用夹击的战术以一部先断其归路,然后纵兵进击,颇有斩获,算是挽回面子。
此战之后,随着范廷昭病逝、高琼代还,河北前线的高级指挥系统又需重组。
而面临着辽军再次南侵的宋真宗依旧起用毫无经验的藩邸亲信,不同的是这次鉴于高级指挥官能力和经验的缺失;加上辽军南侵线路的可预知性,宋真宗和寇准、张齐贤、王显、宋湜也开始预先制定作战计划。
宋真宗这一变化可以算是一个积极的举措,不过从遂城——羊山之战的战前计划来看;只能用幼稚和平庸来形容。
宋军高层的作战计划是:在得到辽军南下的情报后,以镇州、定州、高阳关三个都部署的兵力推进至边境的威虏军,摆开大阵。
以北平寨守军进至大阵西侧,防守大阵与西山间的地域,掩护大阵左翼,由莫州都部署的部队驻屯大阵东侧,掩护大阵右翼,在边境与辽军决战——宋真宗这个计划的某些方面和刘敏的遂城——羊山战役计划有相同之处,这就说明宋真宗不是白痴;他甚至比他的老爹要强。
这个计划就是王显所说的“近边布阵”。
不过“近边布防”这个计划太过于理想化,而且很明显;其制订者并不熟悉辽军,也没有和辽军作战的经验。
首先,这个计划对于情报的依赖太重;宋军的机动能力远逊于辽军,而以宋军的后勤补给能力要在威虏军长时间维持一只超过十万人的部队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除非有非常准确的情报支持,使宋军能恰好在辽军已经出发但还没到达边界前赶到威虏军摆开大阵,这个计划才与成功的希望;否则任何情报的不及时或者不真实都会使这个计划流产。
问题是宋真宗制定“近边布防”计划和刘敏的计划合为一体后便就十分地完美了。
但完美的“近边布防”计划在接下来的实战中因为情报的错误,还是导致宋军主力提早出动;在威虏军等了半天辽军一直没动。
而当宋军后勤开始吃紧不得不将主力调回的时候,辽军适时出动南侵;导致宋军的计划完全破产;要不是刘敏及时调整战术,宋军会输得更惨。
其次,这个计划不顾宋辽两军的特点,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前沿防御计划,妄图“拒敌于国门之外”,想在边境与辽军打单纯的正面决战。
诚然,威虏军一带确实是辽军历次南侵的主要突破口,但宋军的机动能力不足以保证宋军能及时封闭它。
太平兴国四年的满城之战中,宋军及时赶到了威虏军南的徐河立阵;恐怕这已经是宋军在情报正确的前提下机动力发挥的极限了。
而辽军的选择却远不止威虏军的这一点。如雄州一带也可以作为突破口,虽然那里的地形对于骑兵有些阻碍,但历史上辽军并非没有从这里突破的记录,如太平兴国五年的瓦桥关之战,辽军主力正是从这里南下的。
正因为对方突破点多,而己方的机动力又不如对手,所以宋军在河北一直以来很少采用前沿防御,而是主要采用弹性防御,放辽军突破边境,然后在辽军行进路线明朗化后在辽军前进方向的纵深集结重兵,背水或背城立大阵,阻击辽军,同时友临部队包抄辽军侧后,力图前后夹击,形成会战,将辽军的战略机动能力压缩到最低,弥补自己机动能力的不足。
宋真宗和寇准、张齐贤、王显、宋湜在大名府制定和作战方案后正要付诸行动,天祥军的李庄、郭雄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