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还要过去先生那边,忽悠先生继续创作,毕竟,你这要是突然不写了,那才是让人更加猜疑呢。
姜常喜时刻掌握着动向的,气氛吵的差不多了,鉴茶先生的《郎君遇险记》终于要出下一集了。
这书名起的,人家姜常喜特意炒作了一番,说是根据大多数读友,投票选出来的书名。
天知道,投票的人只有她同谨言慎行几个丫头。
先生听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气的差点同女弟子断交,可女弟子说了,她是发行商,这事她说了算。
先生直接不搭理女弟子了,多糟心遇到这么一个东西。先生就想了,必须把马甲捂严实了,不然就这么一个书名,就让他无颜面对旧友,熟人。
可这夸张的书名,那效果,就相当于预热,等到这书的下集出来的时候,书肆那条巷子,被人堵的水泄不通。
据说,据传说,还有京城的衙役过去维持治安呢。
人家周大人都是听同僚说的,心说,糟糕了,场面越大,先生同夫人闹腾的怕是越厉害。
探花郎更是无心挡拆,盯着衙门口:「也不知道家里的小厮排队买到没有。」
周大人心说,这都到这份上了,夫人得赚了多大一笔银子。当然了他也关心这下一
集的内容。
自家先生的脑洞,竟然能开那么大。人家周大人那也没想到不是。若是先生同夫人能气氛别那么紧张就更好了。
然后今天往衙门口看的官员就有点多。可见当真是宣传的很到位。
老翰林们看着话本子,都说:「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文笔。」
周澜心说先生的马甲也不知道能捂多久,要不要带着夫人躲一段时间。
先生肯定是被夫人给攒怼的。到时候少不得要被先生收拾的。
所以这《郎君历险记》,在女郎,书生,内眷的眼里看的是热闹,学的是本事。
可在这群大先生眼里,人家玩的比年轻人都嗨,私下里面都在揣摩,是哪位大先生的手笔。
甚至还读身边人的文章,对比一下文笔,那真是猜的认真严谨。
甚至翰林院里面,这些老翰林看着彼此的眼神都是带着怀疑的,私下问一句,是不是对方的手笔。
周澜都没想到,这事闹得如此大。
先生最近都不出屋了,也不会友,就怕别人把焦点聚集在他身上,人家直接去广济寺同老方丈坐禅去了。
姜常喜送别先生:「先生,寺庙那是个好地方呀,都是看破红尘的,都有一身的故事,百分之八十都是被爱所伤。」
先生心说,我也不至于伤成这样,没想看破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