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大明元辅 > 第290章 封禅廿八一锤定音(第1页)

第290章 封禅廿八一锤定音(第1页)

在场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无人敢于率先发言。皇帝的问题直击要害,这不仅是对个人学术立场的考验,更是对整个官场派系政治倾向的一次大考。气氛一时凝重,仿佛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终于,礼部尚书于慎行缓缓走出队列,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于慎行既非实学派官员,也非心学派官员,他的情况比较特殊。总体来说,他赢算是传统理学中立派的一员,但他为人持正,在朝中与心学派早前一些重臣如申时行、王锡爵等人的关系都还不错。

而与此同时,他偏偏又是高务实的大宗师,因为这个原因,他和实学派的关系也很融洽。

尤其是在高务实完全成为实学派唯一***之后,出于明朝官场的习惯,实学派官员少不得要给这位元辅的大宗师一些面子,至少明面上是不会有人愿意得罪他的。

此时,因为于慎行发了话,众官一时都不好接口——无论支持还是反对。

朱翊钧微微颔首,他对官员们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他转而看向高务实,问道:

这话问得有点早,因为高务实作为内阁首辅,一般来说不应该这么早表态,而皇帝催他表态,似乎意味着皇帝不想拖拖拉拉,希望早点一锤定音。

虽然高务实也觉得皇帝这么做有点专断的嫌疑,恐怕会让人认为这就是他和自己商量的一个局,此刻不过随便做做样子而已,但事已至此,高务实也只能上前一步,神色肃穆地开了口。

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孔尚贤身上:

孔尚贤拱手道:

这倒也是实话,在大明朝的朝堂之上,儒家思想一直是治国理政的根本,这一点从未有过动摇。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林之中从原先的理学一家独大,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流派。

早期是心学单独而出,半明半暗的反对传统理学,后来实学派又随着高拱、高务实的崛起开始挑战心学。等到高拱去世,而高务实在外历练回京并出任要职,实学和心学之争就不可抑制地变得尤为激烈起来。

实学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实践与实用;而心学则更侧重于内心修养和道德自觉。在朱翊钧这位皇帝的眼中,实学的主张无疑更符合他的治国理念,当然与此同时,他觉得心学对于稳定民心士心也不无裨益。

总的来说,若非与他这个皇帝的利益直接冲突,他其实也不想过分打压心学——但如果冲突了,那就不好意思:朕代天牧民,凡事由朕说了算。

此刻,朱翊钧站在孔庙之前,环视着这些朝廷的栋梁,声音再次响起,穿透了沉默的空气:

此言一出,众官心中皆有所动。他们明白,皇帝此言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意在强调实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暗示心学的不足。实学派的官员们心中暗喜,而心学派的官员们则显得有些不安。

吏部右侍郎叶向高,作为高务实的嫡传三门生之一,深知此刻自己应当站出来,为实学派发声,也是表达对师门的忠诚和支持——这是大明传统。

叶向高步出队列,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儒家之道,博大精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外乎儒学也。而治国之道,则尤需实用之学。

少宗伯所提实学之议,正是以儒家经典为本,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心学所传虽广,但自近年发展来看,却易使人陷入空谈,忽视实际政务。臣以为,实学之兴,方能彰显我朝儒家之真精神。」

叶向高既然表了态,同样为高务实嫡传三门生之一的工部左侍郎李廷机自然也不能缺席。他也上前一步,态度同样坚决:「陛下,少冢宰所言极是。我实学之主张,正是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儒家的教义,小能修身养性,大能治国理政。

如今心学之风逐渐流于佛老,若再不加以引导,恐怕会导致天下士子偏离儒家之实践精神。是以,臣赞同少冢宰之疏议,认为朝廷应当更加重视实学发展。」

这两位侍郎级别重臣的发言,无疑表达了实学派的强大和团结,某种程度上甚至代表整个实学派官员对高务实的忠诚。在他们发言之后,现场气氛开始有所变化,更多的中立派官员窃窃私语,开始倾向于在此次意外事件之中支持实学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