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872章 再回首大结局(第5页)

第872章 再回首大结局(第5页)

今天林为民难得到国立文学院来讲课,除了随堂老师,院里的许多其他老师也都坐到了台下,毕竟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讲课的机会可不多。

等随堂老师总结完林为民的讲课内容之后,开始点名请学员提问。

“林老师,众所周知,您刚刚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在您的创作生涯当中,也曾获得过如雁冰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等国内外知名文学奖项的肯定,但似乎都没有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的声浪高。我想请问一下,您是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的这种影响力的呢?”

学员拿林为民刚得的诺贝尔文学奖来提问,引起了台下众多老师和学员们的关注的目光,大家看上去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

“诺贝尔奖从1901年的第一届到今年,已经整整存在了100年的时间,它不是这一二十年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广大的知名度。

简单来说的话,诺贝尔奖的影响力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奖金。要知道在100年前诺贝尔奖刚刚成立的时候,它可没现在这样的名声。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全世界科学界的目光,与其丰厚的奖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家也是人,财富对他们同样有吸引力。

据我所知,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时,每个奖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在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水。在欧洲国家,教授的薪资是属于中高收入群体。

这样一笔巨款,足以让全世界的绝大多数科学家趋之若鹜。

第二,是稳定的运营。这其中脱离不了诺贝尔基金会对于诺贝尔先生遗产的成功运营,也离不开瑞典这个国家长久以来没有受到大规模战乱影响的原因。虽然诺贝尔奖因为一战、二战的原因,分别停颁了几年,但根基未损,战后依旧可以快速的恢复影响力。

第三,就是诞生时间足够的长。要想成就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权威性的奖项,不经过时间的磨砺是不现实的。诺贝尔奖的世界性影响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促成的,奖项的影响力会因为每一次成功和公正的颁发而累加。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羡慕诺贝尔奖的这种影响力,也希望我们国内能够诞生一个像这样拥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权威奖项。

毕竟评奖也属于是一种话语权、一种评价体系,我们长久的被别人的价值观所笼罩并非是一件好事。

不知道我的这个问题,你满不满意?”

回答完学员的问题,林为民笑着问道。

提问题的学员忙不迭的点头。

接下来另一位学员提问,说道:“我们都知道您当年就是从国立文学院的前身文学研究所走向了中国文坛,现在也成为世界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我想请问您认为当年在文学研究所的那段学习经历对您的人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有没有哪些心得是可以教给我们的?”

听到这个问题,林为民沉吟片刻。

“文研所的学习经历对于我而言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你要是问具体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文研所,中国的文坛应该不会有一位叫林为民的作家。我可能是在务农,也可能在经商,可能偶尔有了闲情逸致玩玩票,写点东西。

至于能教给大家的心得,我觉得作家首先应该放在自己,不仅是放下过去的作品与成就,也放下心中对于文学的仰视,不要将它看成是高不可攀的艺术,也不要固步自封、曲高和寡,到人民群众中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感受,创作真正属于普罗大众的文学。让文学的受众更加广大,远比将文学泛化的高尚来的更加重要。”

林为民的回答结束,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时教室外响起铃声,随堂老师说道:“好,感谢林老师今天精彩的授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了,台下的老师和学生们却没有散去,反而一拥而上围到了讲台边,众人手中全都是林为民的书,纷纷向他索要签名。

花了十多分钟签完了名,林为民得以走出教室,这时他才发现,外面已经下起了雪。

纷纷扬扬的雪花自高天而下,如同无尽的繁花在朦胧的冬日里绽放。

顾俭之邀请林为民在院里用完午饭再走,他瞧着外面的雪势,说道:“饭就不吃了,雪大了路上不好开车。”

顾俭之没有再劝,林为民又与他说了两句捐建的事,约好回头找个时间再聊,便来到院里。

他的车子就停在大门旁,门卫见他出来,便要给他拉开大门,大门是两扇门,林为民也上前搭了把手。

国立文学院对面正在起一座高楼,现在干到了一半,看来应该冬季停工了。

“这楼是干嘛的?”

“说是要盖个大酒店,叫什么丽景湾。”

林为民望着眼前的高楼,心生恍惚之感。

恍然之间,他听见一个声音在喊。

“林为民!”

转头望去,唯有白茫茫一片。

(正文完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