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七百零七章 冯诺依曼(第3页)

第七百零七章 冯诺依曼(第3页)

“模糊的能量场。”李谕说。

冯·诺依曼此时反而没有那么惊讶:“院士先生也想用数学来处理物理学?”

李谕耸耸肩:“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假设电子只有半径,但没有体积,甚至没有边界,更不会有内部结构。”

();()  冯·诺依曼说:“那不就成了零维度的点粒子,根本不占据空间,只是一个点?”

李谕说:“说不定就是这样,至少数学上可以这么处理。用不了多久,英国的狄拉克先生估计就会写出他的新论文,——他在布鲁塞尔时是这么说的。”

“有点意思!”冯·诺依曼说,“不过我暂时还无法接受电子没有内部结构的说法。”

“要是现在什么都知道,就没意思了。”李谕轻松道。

冯·诺依曼说:“可惜我不懂实验,不然真想利用电子的衍射来测量一下电子半径,看看是不是如先生的理论推导那样。”

李谕摊手道:“目前的条件肯定做不了这么精准的实验。”

从实验的角度,用电子轰击电子,再通过散射角度确实可以推测出电子的半径。

后来物理学家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去测量电子半径。但实验结果却让人瞠目结舌,异常诡异:

被测量的电子的半径,会随着轰击电子的能量大小而变化!

因为轰击的电子会传递一部分能量给另一个电子,从而导致其能量提高,粒子性变得更明显,半径就会更小。

如果要测量更精确的半径,就要用更高能量的电子轰击,半径就会更小,陷入死循环。

直到波长逼近康普顿波长这个下限。

也就是说,电子的半径无法测量得很精确。——嗯,又是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原理在作祟。

所以物理学家才猜测,电子很可能作为基本粒子,并没有内部结构,或者换个更严谨的说法,电子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来说是未知的。

据此推测,电子或许就是个模糊不清的能量场。因此你要是说它体积无限大,貌似也不完全错。

这个理论可以用于解释量子纠缠:因为这两个分裂的粒子,用的本来就是一个能量场,你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也就是同时对另一个测量了。

单电子双缝干涉也能解释:毕竟是模糊不清的能量场嘛,它就是同时通过了两个缝呗。

冯·诺依曼表现得和狄拉克一样佛系:“果然还是研究理论有意思,不用等到实验结果,数学就可以昭示一切。”

他坐回椅子上,倒了一杯威士忌喝了一口,啧啧道:“美国人的酒真是无趣,就这酿酒水平还禁什么酒。”

李谕好奇问道:“你会去美国任职吗?”

“美国?怎么会!美国的科研能力太差了!”冯·诺依曼笑道,突然转念一想,“不过去那里好像可以轻松混个正教授。”

他家是开银行的,不缺钱,就是缺点名。

李谕笑道:“确实没什么难度。”

冯·诺依曼的朋友维格纳1980年代末曾经在采访中说:“20年代的美国有点像苏联:一个没有一流科学训练或研究的大国。当时德国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国度。”

冯·诺依曼显然更想留在德国,尤其是他现在研究的就是量子理论的数学基础,在德国才能及时看到文献。

话说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但冯·诺依曼在量子领域的贡献一点都不小,几年后他写了一本《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非常牛。在书中他彻底剖析了波函数如何坍缩、何时坍缩,甚至是否坍缩等所谓的“测量难题”。

不过他的书中没有回答另一个本质的问题:什么导致了波函数的坍缩。

冯·诺依曼虽然没有回答,但给了一些暗示:人的意识。

当然了,这个观点不仅哥本哈根派不认,爱因斯坦也不承认。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是,冯·诺依曼的这本《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刚出版,就有了一个小粉丝,这个小粉丝叫做阿兰·图灵。他是这么描述此书的:“读起来非常有趣,一点也不难。”

李谕自然知道两三年后冯·诺依曼就会去美国普林斯顿,于是对他说:“一个国家一旦工业强盛,并有了足够的资金后,自然会想着提升学术水平,说不定对岸的大学会高薪来挖人。”

冯·诺依曼倒是实诚,默许道:“他们最好允许我喝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