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天真了,你以为秦人想杀,他们也想不杀。但是,你觉得秦国有实力能养活这40万人吗?”
是的。
春秋战国时期两国对拼,几乎拼的就是国家的实力。
国家的实力,除了士兵的多少,最为重要的就是粮草的供应。
赵王为什么派赵括,也不是他傻。
而是赵王清楚的知道,他们赵国的粮食不多了。
继续防守下去,哪怕就是秦国没有将赵国打败,他们自己也得饿死。
这对于秦国来说,虽然他们的国力比之赵国要强上许多。
但哪怕再强上许多,平白的多出40万的兵马,谁能养得下。
不可能将40万兵马又送回到赵国吧。
如果不送回到赵国。
放到自己国家,哪怕就是将这40万赵兵拆开分散到秦国各个军营。
如此大的基数,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谁敢保证,这40万兵马到时候会不会反扑。
所以。
最好的办法,只能杀掉。
……
“纸上谈兵,我想,江宁老师创造出了一个成语。”
嘉宾席上,丘少林佩服的说道。
当然。
纸上谈兵这个词不是江宁创造的。
这是前世太史公先生在史记当中记载的。
一边的赵晴天亦是点头:“虽然刚才这一幕戏与历史当中的稍稍有一些区别,但大体还是一样的。”
“是的,我喜欢江宁创造出来的纸上谈兵。”
虽然三人对于历史都非常了解。
从各类文献来看,这个赵括其实多少还是有一些实力的,并不是如江宁所说的纸上谈兵那样。
他只是接受了赵王的命令。
而对于赵国此时粮草即将要耗尽的情况之下,他只能进攻。
但不管如何。
历史有的时候探寻的并不是真相。
特别是对于普及历史来说。
越是复杂的历史,众人越是可能记不住。
反倒是像江宁这样的一个纸上谈兵加以概括,这瞬间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
事实上正是如此。
原本大家对于什么平长之战,秦赵之战,春秋战国之类的并不是特别感冒。
可是。
在江宁说到赵括纸上谈兵之后,一下子却是令众人对于秦赵之战有了很明显的兴趣。
这不。
不少人就开始在网上搜索起来。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