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筑梦太空 > 第45章 北斗速度(第3页)

第45章 北斗速度(第3页)

“这并非我们的本意,【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和托载卫星的火箭,4月2、3号就运到发射场,然后到发射塔架上面做发射前的最后准备,我们前前后后进行了三次总检查,前两次都没有问题,到了第三次应答机出现了信号不稳定的异常情况。”

“应答机是卫星和地面进行联系的工具,对吧?我们银河之舰上上也有应答机。”

“没有错。我们先前和气球控制中心失联,就是磁暴断开了应答机。”

“这都被梁老头儿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方原言归正传,“这个应答机要是坏了,就算发射上去了,我们也收不到信号,相当于白搭是吧?”

“是的。”

“那你刚刚说了,是不稳定,不是坏了,还是可以冒个险的。”

“确实有想过,因为这么算时间都来不及。如果我们想要把应答机的问题归零,首先得去六七十米高的发射塔架顶端,在零失误的前提下,拆除整流罩和卫星舱板,不能让火箭和卫星,受到任何细微的损失。”

“那其次呢?”

“其次就是,应答机是我在上海研制的,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具备给应答机问题归零的实验条件。”

“呃……梁老头儿,怎么又和你有关啊……”

“我也不知道,可能这就是命运吧。东哥他们后来一商量,给了三天的时间,让我解决应答机的问题。”

“然后你就带着应答机飞回上海?”

“应答机怎么可能带上飞机呢?东哥他们在成都找到了一个有实验条件的地方,我抱着应答机,基地的特装车司机花了五个小时,把我送到了实验室。整整72个小时,我都没有合过眼,我自己都不记得一共做了多少项试验。”

方原想了想,72小时不合眼的事情,他暂时还没有经历过,想来应该是相当难。

心里面给总设计师点赞,嘴上说出来的话却变成了:“你那时候才刚刚三十而立,熬夜三天也就还行。”

“那时候真的是一秒钟都不敢睡,因为我去成都的时候,就已经是4月11号,且不说后面调试需要多少时间,在4月17号之前,只有4月14,有最临近的发射窗口,错过了这个,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连带着后面调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梁天很认真地解释了,北斗并不是故意踩着国际电联规定的最后时间期限的。

因为发射上去晚了,后面的在轨调试只能紧锣密鼓。

伽利略用了半个月,北斗只有三天。

三天之后,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北斗二号】的第一颗卫星,向地球发射了第一组信号。

梁天和另外十几个接收机设计厂家一起,在一个巨大的操场上,把接收机排成了一排。

只要有一个接收机能够收到卫星传回的信号,就能保住国际电联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让北斗导航拥有合法的地位。

2007年4月17日晚上八点,操场上的接收机,有一台算一台,全都准确地接收到了信号。

中国北斗,从这一刻开始,拥有了合法的地位,以100%国产的核心部件,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的北斗,也慢慢成了世界的北斗。

一开始自信满满的伽利略在这个时候,又开始急了。

伽利略多次向北斗提出交涉,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说来说去,也还是国际电联第二个条件的后半部分,一再表示,和中国北斗同频,会干扰欧洲伽利略的运行。

这样的交涉,一开始还是比较严重的。

毕竟,伽利略比北斗更早发射卫星,更早完成使用,最开始在天上的卫星也更多。

但这样的交涉,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北斗的飞速发展,慢慢就失去了意义。

截至2012年,伽利略导航系统一共发射了6颗卫星,【北斗二号】刚好在欧洲伽利略的前面加了一个1。

中国北斗,以遥遥领先的16颗导航卫星,把导航定位服务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整个亚太区域。

伽利略锲而不舍地又交涉了好几年,直到2015年,才正式和中国北斗达成了国际电联规定的第二个条件——中国北斗和欧洲伽利略申请了同一频段,双方友好协商,认为在使用中,不存在相互干扰,可以共同使用同一频段。

从2007到2015,这一天,北斗人整整等了八年。

这八年,伽利略的交涉理由,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唯一的变量,是中国人的北斗速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