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城破时,他还是被俘了,在李星洲面前磕头求饶,请求受降,还表示他以后会尽心尽力为景国做事。
当时众将都觉得这人是软骨头,靠不住。
杨洪昭提议杀了他,然后昭告金国,以打击金军士气,毕竟前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被俘杀,对金军士气打击必然很大,有利战事。
不过李星洲力排众议没杀,还接受他的投降,把他好好留到今天,为的就是让他帮忙。
有一个词叫“皈依者狂热”,说的是一种现象,在宗教信仰中,中途加入的皈依者常常比原生信教者表现出更高程度的虔诚,甚至达到令人费解的地步。
这在心理学上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现象。
这个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一些国家的留学和旅居国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对于外国规则的遵守和崇尚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地原住民。在攻击和抹黑自己祖国方面,甚至比敌对国更加积极,卖力,极端。
有时候连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会一脸懵逼,我们有你们说的那么高大上吗?
也可以总结为一句老话,“二鬼子比鬼子凶”。
从心理上分析,这类人内心空虚,没有足够精神支柱,急于寻找新倚靠和安慰,所以想通过“投名状”来获取新团体的认同。
但又因为其表现出的软弱和不可靠,无法给人安全感和信任感,往往无论是急于融入的新团体,还是急于撇清关系的就团体都会看不起他们。
所以这类人就会越发敏感、极端,越发想通过极端行为获取新团体认知;
可其实无论什么团体,对于这样表现出不可靠和极端的个体天生就会抵触排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乌林晃此时就是这样的人,他这种墙头草见景国势大,金国势微,他又得以投降景国,必然会用尽一切手段证明他对景国的忠心。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压自己原本的同僚同胞以表忠心。
既然如此,让他去宣传自己的宽大为怀的政策,他肯定尽心尽力,既能表忠心,又能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让金国那些硬骨头不投降的人后悔,以消除他内心隐藏的自卑和焦虑。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对于他这种人,金国人恨他,景国人也看不起啊。
李星洲不会重用,此时他还有价值,等他没价值了,李星洲可不打算留这样一个人。
他今天能这样轻易就从金国改投景国,往后蒙古南下,他岂不是轻而易举又投蒙古人去了?那不是自己给自己埋炸弹。
这样的不确定性李星洲不能留着,不过事不能这么做,他毕竟投降了。
当然,李星洲也不怕没理由动他,乌林晃这样的人是会给自己挖好坟坑的,因为皈依者崇拜,因为“二鬼子比鬼子凶”。
“乌林晃这人我把他放在你手下,前两年你大可放他去任意作为。”
惠州城头塔楼上,李星洲对身边的杨洪昭道,这里只有他们两人,大军就要北归,李星洲决定留杨洪昭主持北方,暂代行辽东路、辽西路两路节度使事。
军中也只有杨洪昭这位稳重的老将适合。
不过有些事他需要亲自交代。
杨洪昭皱眉,“殿下,乌林晃不是善类,此人摇摆不定,有没什么能力,除了花言巧语,临时站队什么也不是,老臣觉得。。。。。。。”
李星洲抬手制止他,然后直言:“我也看不起他。”
“那殿下为何?”
“看不起他,不等于不用他。”李星洲双手叉腰,半歪着脑袋看向南方苍茫大地:“杨大人,你可知这惠州往南,中兴府,加上沿海各州,是金国最富庶的地区,这些地方多少豪门大族,经营数百年了。
家中金银堆积如山,契丹人来的时候他们投降得快,女真人来的时候他们又投降得快,如今劳资北上,他们也望风而降了,一点打土豪的机会都不给,啧啧。。。。。。”
李星洲啧啧嘴:“我本来还想着从他们那榨些钱出来拿去南方修路呢。”
杨洪昭汗颜,“要不要老夫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