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第1页)

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第1页)

第555章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

矛盾说,是大明万历维新的根基,在矛盾说之下,大明政令从部议到廷议,最终在多方协调之下达成一致,确认实施后,出了文华殿的门就必须要坚决实施,而且也不再是不顾地方死活,强行推行政令,而是因地制宜。

比如贵州到现在都没有展开清丈,那边的主要矛盾还是土司世袭和改土归流之间的矛盾。

说是多方协调,其实就是吵架,每天都有吵不完的架,门里吵的天崩地裂,出了文华殿的门,廷臣就是一个集体,要保障廷议内容得到贯彻。

辽东方面李成梁的捷报已经成了日常,这一次李如松带领京营单独前往保定,李成梁在进攻的闲暇之余,专门上了一份贺表,这份贺表一看就是李成梁本人写的,俗文俗字,言辞之间极为嘚瑟,自己家里出了个好儿子,离不开他这个老父亲的培养云云。

大明朝廷其实在收买李成梁,用李如松这个悍将未来的前程,来收买李成梁,让他忠君体国,当然也是给李成梁支持,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宁远侯,尺进存取的开疆拓土,争取将更多的黑土地,纳入实土郡县的范围。

总体而言,效果还是不错的,李成梁在辽东锐意进取,已经进攻到了吉林等地,正在沿途消化。

李成梁其实干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儿,那就是俘虏的番夷,都要为大明修路,从辽阳到吉林的驰道,只有修满五年,才能成为大明的边民,获得户贴,编民齐户,这当然不符合儒家文化的仁义和柔远人。

但谁让朝堂上没有番夷出身的大员?自然没人为番夷说话了。

绥远方面,似乎永远是一成不变的老三样,修水利、种草、圈养,随水而栖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大明王化的徐徐展开,一点点的消失不见,或许没有了那种纯天然的朴素,但那种朴素,边民并不想要,谁爱要谁要!边民要住房子,要躲避风霜雨雪,要活着。

后人是否遵守那就不是朱翊钧要操心的事儿了,但是他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

“朕明白了,想过来讨饭。”朱翊钧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阿巴岱的目的。

没钱!真的一点都没有了!陛下,不要想着大兴土木了!

朱翊钧笑着说道:“朕有钱,工期三年到五年,一年也就两三百万银子,这次保定府可是有230个圩主,已经抄了三家,抄完这剩下的227家,咱们不就有钱了吗?”

再加科就是让百姓只能逃亡,而且因为大明对西域没有展开进攻,未曾重开西域,丝绸之路上还都是马匪,商税也是少得可怜。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户部知道,216185石定为粮额永例,甘肃地面其水退淤出、额外抛荒等地,俱听各军随便自行开垦,永不加科。”

“采不完,根本采不完。”汪道昆由衷的说道,目前探明的胜州煤场,以当下大明生产力去采挖,几百年都挖不完,储量惊人。

外喀尔喀七部,大明现在物理上无法有效统治,甚至连羁縻都很难做到,这得等李成梁把辽东整个黑土地全部啃下来才有那个可能。

“甘肃地面,土地贫瘠,天气严寒,降水量少,一年只能一收,哪怕是再勤勉的人,也只能种一轮,让地歇两年,种点豆子养地,地薄者三四年方种一次。”户部尚书王国光低声说道:“陛下,甘肃巡抚王士隐、巡按吴定,询问是否加科。”

“这次的津密驰道就由保定府的圩主们赞助了。”

卧马岗大矿山也是喜报频传,金银铜铁煤已经有了产出,从五原府到卧马岗的驰道预计在今年内就可以完工,这是一个横跨大漠的驰道,一旦修通,大明对漠北这片矿区的统治,才能说是稳如泰山。

土蛮汗把自己的孛儿只斤姓氏改为了包姓,所以他现在叫包图,而不是之前的图们(土蛮)了。

毛呢官厂对羊毛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是羊毛的数量限制了毛呢的产出,王谦当年讲的那个稀缺性的故事,把精纺毛呢塑造成了帛币,到现在依旧是成立的,若不是朱翊钧强力摧毁了毛呢交易,改为了船舶票证,恐怕帛币交易还是大明投机事中的第一大项。

“陛下,没钱,要1000里地,就是进980万银。”王国光立刻回答了这个问题。

清丈后土地田亩数比之前在册的田亩要多,毕竟大明黄册都是永乐旧典了,人口增加土地在开垦,田亩数自然相应增加了许多,那么额定的钱粮赋税,是不是要涨一点?

甘肃方面既然问,就是不乐意朝廷加科。

国帑还借了内帑700万银,这是负债的一部分,王国光现在日思夜想的事,就是把该还的帐都还了,无债才一身轻。

只有重开西域,甘肃、河西走廊才能再次焕发生机,只有打到撒马尔罕去,才能让这条古老的商路恢复往日的繁荣。

“胜州、卧马岗特区上奏。”工部尚书汪道昆念叨起了两个特区。

张学颜立刻说道:“上中下三等征输共有粮216185石,二十一万多石真的没多少,也是留存甘肃自用,如果按清丈起科,会增加11万石左右。”

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地,就是事倍功半,更多的力气更少的收获。

稳定的生活,对于草原的虏酋而言,也是一种奢望,阿巴岱领着外喀尔喀七部,请求大明皇帝的目光,能看到还在遭受困难的番夷。

“陛下圣明。”王国光对着皇帝歌功颂德,甘肃是个很贫瘠的地方,甘肃巡抚和巡按已经尽力了,在腹地头疼的地主兼并问题,在甘肃更像是个奢望,因为土地的产出实在是太少了,看似有450万亩常田,可这地方三年一种,相比较腹地,折成三分之一才合适。

税是一定要收的!收多收少那不是问题,关键是收税代表着对该地的统治,你不收税,这地方就不是你的地方,这也是吕宋强烈要求朝廷收田赋的原因,都交皇粮,才是大明的领土范围。

因为瓦剌人的西进,让这个地方更加荒无人烟,只有外喀尔喀七部的虏酋是阿巴岱,不断的给矿区传消息,希望能到大明觐见大明皇帝,乞求获得圣眷,买一点他们七部的羊毛,为了卖羊毛,阿巴岱提出了要亲自朝见。

万士和十分确定的说道:“阿巴岱对包图的待遇是十分清楚的,正因为如此,他才反复的请求入京觐见,能留下,对他个人还有他的孩子而言,那就是天大的幸运。”

朱翊钧看着王国光不满的说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儿,欠朕的钱,当然要还!朕登基以来,可额外用过国帑一厘银?倒是国帑借了朕700万银!那不是700,是700万!”

朱翊钧最终做出了决策,21万石仍留地方,永不加科,定为永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