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564章 满嘴顺口溜你是打算进解刳院啊(第2页)

第564章 满嘴顺口溜你是打算进解刳院啊(第2页)

朱翊钧好像做了个赔本的买卖,用大价钱组建出来的骑营,似乎没能发挥出其作用来,而且有点越来越没用的趋势。

“陛下为何会这样想呢?”戚继光摇头说道:“只要机动力还在,那骑营就有一锤定音的效果,是不能忽视的战场力量,在讨伐板升的时候,如果不是李如松带着骑营钉在了武川县,恐怕俺答汗还要挣扎。”

“骑营的高机动力,依旧是步兵和炮兵无法比拟的优势。”

戚继光不认可皇帝的看法。

戚继光讨伐俺答汗,是步步为营,能这么干,背后的原因就是骑营在战场上驱赶了对方的骑兵,否则出塞就是连绵不绝的骚扰,士气在这种骚扰下根本无法保证,李如松带领骑营进驻武川县,更是扼住俺答汗的喉咙,让俺答汗动弹不得。

骑营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对草原征伐,戚继光详细的聊了聊骑营在战场上的应用。

“还是戚帅知兵,朕明白了,也就是说,重金打造的这个骑营,还是有用处的。”朱翊钧和戚继光深入沟通后,立刻表示戚帅说得对。

戚继光核心理念就四个字:兵贵神速。

“陛下从来不做亏本买卖。”戚继光笑着说道。

如果有条件,戚继光恨不得京营十万兵,人人是骑营。

皇帝就看到了火枪兵、炮兵配合起来的强大,却没有看到他们的缺点,他们的缺点就是部署需要完整的后勤,无论是火炮还是火药,对于后勤的考验巨大,部署缓慢,但是骑营的坐骑,本身就是运输工具之一。

快速响应快速机动快速介入,就是火枪兵和炮兵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即便是驰道延伸到了大明的各个角落,火枪兵和炮兵,真的成为了战场的主角,骑营,或者说高机动性穿插编制,还是有必要存在的。

皇帝对骑营的重金打造,绝对不是在浪费白银,比如这次进驻保定府,祁州闫氏的老巢都被端了,祁州知州李安仁为何不夺回闫氏大院,而是任由缇骑将其抓捕归案?

因为在陈末搞定闫氏大院之后,大明的骑营已经出发了,很快就可以抵达保定,李安仁真的不能孤注一掷,跟大明京营火并,他真的没那个实力。

别说他了,整个天底下,算上费利佩二世,就没人有那个实力。

骑营可以快速部署这一特性,有利于维护地方的忠诚,利于大明的团结和稳定。

“王崇古说工兵团营和官厂团造最大的问题就是向藩镇滑落,有驰道的地方才能有工兵团营,他这个说法和戚帅所讲的兵贵神速,是一样的道理。”朱翊钧想到了今日在朝堂上的讨论,发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提升京营的快速部署能力。

王崇古是个奸臣,不是贱儒,他也对自己的政令打了补丁,工兵团营和官厂团造都是在有驰道和即将要修驰道的地方,保证在京营锐卒的辐射范围之内。

大明是个古典军事帝国,军事力量就是维持权力最重要最直观的暴力。

“陛下圣明。”戚继光对王崇古的补丁也是认可的,驰道就是步兵快速部署的沟渠。

“戚帅倒是让先生为难了,这大明会典刚刚付梓刊刻完成,火器篇朕看了,总结非常的全面,但戚帅立刻就给先生找了点儿活干。”朱翊钧乐呵呵的说起了大明会典对军械的详细收录,这刚弄好,戚帅这边就更新里新的火器。

“常更常新,先生也不会怪罪的。”戚继光也是满脸笑意的回答着。

类书都是如此需要增补添加,就连简要本也是如此,需要不断的去订正勘误才不会出现纰漏。

“戚帅这几年都没有去全楚会馆,也不跟先生来往,以朕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避之不及。”朱翊钧说起了戚继光和张居正。

戚继光这些年都没有跟张居正有过任何的来往,私下的接触都没有。

他们是至交,结果为了大明国事,只能放弃这种友谊,朱翊钧对此是非常可惜的。

“先生不让臣去。”戚继光无奈的说道:“先生说,当初还了腰牌,就是两清了。”

戚继光以前不跟张居正走动,是戚继光不去,他等到皇帝少壮后,才打算继续来往,毕竟已经不是主少国疑了,但张居正还是为了避嫌,不让戚继光登门。

“先生是个很固执的人啊。”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他在武英楼休息了一刻钟后,才在盥洗之后离开。

大明皇帝选择了正面回应舆情,那自然会制造出更大的舆情来,四个阶段装糊涂法,不失为一种应对策略,对于人和驴孰贵的问题,整个京堂的杂报就跟翻了天一样,热切的讨论着。

皇帝的回应,揭露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大明必然衰亡的结局。

蓬莱黄氏大公子再次从大将军府出发了,他这次去看热闹,关于剩余价值这个概念以及引发的思考,在京堂酿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儒袍打扮的儒生,在一个大的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后,大声的说道:“剩余价值就是生产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我们再次明确了陛下这个定义后,就自然而然的得到大明必亡的推论,因为肉食者组织生产是为了利润,为了剩余价值,包括当下的官厂团造和工兵团营,都是让生产资料更加集中。”

“没有出路可言。”

朱翊钧看着这个儒生写下的几个字,再看看他讲的内容,确信了这个人是个悲观主义者,生产资料疑似太集中了怎么办?天下动荡生产资料再分配,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这种悲观情绪在酝酿,这个儒生似乎说服了大多数人,理论上,这看起来就是个无解的死循环,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

“如果游堕流民过多,也会破坏肉食者组织生产者生产。”一个儒生站了起来,在游堕流民和肉食者之间画了一条线,游堕流民最终的归宿往往都是落草为寇,而后开始四处‘借粮’这种借粮破坏乡野生产,而且还让生产者进一步的阶级滑落。

“如果需求减弱供应必然减弱,因为没有利润可言,生产者手里的土地会很自然的流转到肉食者手里,加剧兼并的恶化。”另外一个儒生站了起来,又添了一笔,供应需求和兼并之间关系,早在万历初年就详细讨论过了。

现在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将所有之前政经思辨的内容完全串联了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