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刚才发什么怔,戎玉怡琢磨转换话题。
“酱汁有吗?”他忽然出声。
“有的。”戎玉怡连忙看一眼桌面,料碟颇多,“黑胡椒,红酒汁,波米滋,罗勒青,这是……”卡了壳,白色如雪且浓稠,辨别不出,她拿起放到鼻下轻嗅,不确定,“应该是法式白酱,你闻闻。”
她举到温铩羽面前。
香味扑鼻。
他俯首轻闻,猜测距离在十厘米左右,没靠太近。
“是。”他下巴轻点,示意她放下来,“就这个吧。”
这又是一个难题。
戎玉怡刚要放下,却不知该放在哪里,犹豫两秒,最终淋在餐盘上,告诉他酱汁在餐盘的右边部分。
温铩羽嗯了声:“好,给我说说你的研究生生活趣事?”
“现在吗?”戎玉怡低头看看满桌美食,她发誓她的研究生生活绝对不下饭,“说完你可能会没胃口。”
他听完,慢半拍地笑出来,“就没有有胃口的?”
这有点难想。
戎玉怡拾起餐叉,没吃,她指骨抵着下巴想了想,看他用刀尖刺中一块牛柳,蛋白血水碾出来,戎玉怡‘啊’了一声,还真让她想到一个。
刚研一期间,她还没考试,尚不具备独自做实验的资格,正处于只能领死老鼠熟悉构造,其次只能围观教授师兄姐们做实验涨知识刷经验的阶段,或者到处蹭一些小活儿。
比如当时教授正在做一个有关于记忆的社交维度的行为学实验——测试老鼠的记忆空间。
更准确一点的说法是:大脑皮层杏仁核对食物偏好记忆的调控机制。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她很小的时候就思考过,像鸡鸭鹅牛羊这类家禽家畜都有人类饲养,给什么吃什么,那么野外的动物又怎么会知道哪些食物是有毒的,哪些食物是没毒的?
长大后,这个实验告诉了她答案——食物偏好社会传递。
一只动物可以从另一只动物那里学习、创建到一种可取的的食物气味,通过感官和行为线索传递诸如疼痛和安全等信息,从而形成长期记忆,这记忆甚至可以覆盖天生的食物偏好。
但食物偏好记忆如何获得、巩固和储存,其下的神经回路机制尚不明确,于是实验就这么展开了。
这个实验周期很长很长,但操作并不很难,简而言之,先准备两只基因型小鼠,给它们取名,可以取编号、或中英文,随便什么都可以,用以区分。
戎玉怡自己叫a为‘小白鼠’,另一只b则叫‘小狗鼠’。
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先行实验结束,进入正题。
第一步操作:让两只小鼠同时断食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