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韩信抿着嘴,将那句“能不能不要卷进夺嫡”吞回了肚子里,换成了:“此路凶险,万事当心。”
他很明白,理想对于他们这些人意味着什么,要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放弃毕生所求,那会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所以即便他很担心公主,他也不能说出这样的话。
阴嫚一眼就猜到韩信在想什么,她笑道:“好了别那么悲观。这次我选对了阵营,才不会输呢。下次见面记得给我带楚地有趣的小东西。”
韩信被她这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气笑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这才分别。
看着韩信渐渐远去的背影,阴嫚脸上的笑渐渐淡去。她想,你要是不那么恪守底线,事情或许就不会这么难办了。唉,我总是喜欢给自己添加条件。
“公主。”萧何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阴嫚平复心情,当她回过头看向萧何的时候,她又变成了那个深不可测的公主。
“丞相。”
萧何:“上次的事情多谢公主。”
阴嫚笑道:“我听说得了人家的帮助就要予以回报。我替丞相分担了武将们的怒火,您打算如何报答我呢?”
萧何的接受能力很强,自从被阴嫚怼过之后,基本上适应了她的说话风格。
“那是自然。某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而为。”
滴水不漏的回答,阴嫚撇撇嘴,老狐貍。她伸出食指抵着太阳穴:“我自不会为难丞相。我想要经年粮产明细,不知丞相可有否?”
“自然是有的。只是某想知道公主要明细所为何用?”
“民以食为天,战事初平,自当先复农。我打算编纂关于农事的书籍,以助粮产。只是要想看有多大作用,需要往年各地粮产情况作参考。有什么问题吗?”阴嫚看向萧何。
在封侯的时候,她用新赐的食邑换了治学博士,主管图书收录,典籍修复,偶尔也奉命编纂一些国家通用书籍。所以她这话在情理之中并不会令人起疑。
“原来如此。”萧何笑道,“等回到长安后,某亲自交给公主。”
“那就多谢丞相了。”长长的睫毛藏住了阴嫚的眼神,没人知道她打着什么主意。
由于天禄阁和石渠阁尚未修建完成,萧何便向刘邦请旨要了一间宫室作为“临时图书馆”。
治学博士很多,他们或在修复百家学说,又或是在整理天文地理的书籍。总之,像阴嫚这种修复技术类图书的人几乎没有。不过这样也好,省得她跟人打交道。
记载各地粮产的竹简被阴嫚摊在书案上,劣等墨水的臭味和竹简的潮湿味混在一起熏得她头疼。
啧,我得抓紧时间调试纸张工艺,下降成本,争取早日普及纸张。她下定决心。
余光一扫,一段记录引起了她的注意。汉二年,蜀中赈灾粮比她当年预算的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