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宋朝的皇子封王建府、外放刺史时,往往只有十来岁。
王府真正话事的,文官是长史,武官是参军。
陈宪正是这种角色。
得知魏军进犯,刘铄立即任命陈宪为汝南郡代理太守,命他赶过去查探虚实、守卫悬觚城。
陈宪为了赶路,只带少量骑兵就出发。
刚抵达悬觚城,找到城防最高指挥、刺史部司马伍应甲,正向他打探周边军情。
忽然城头吹响警示号角,跟着斥候来报:大批魏军骑兵已经接近悬觚城。
伍应甲看向陈宪。
陈宪命令紧闭城门、守军全部上城墙。随即要伍应甲带着自己也上城墙去。
二人登上城墙不久,视线里就沙尘漫天,雀鸟惊飞。
很快,黑压压的骑兵向悬觚城围拢来。
陈宪见城头军士并不多,便问道:“伍司马,城内守军共有多少人?”
“一千一百多号人,几乎都在城墙上了。”伍应甲答道。
陈宪听了,暗暗叫苦。
他自己为了赶时间,也只带来十几个骑兵随从。
不过现在却不是诉苦时候。
陈宪命令十几个随从拔出腰刀,带着伍应甲,沿着城墙巡视一圈,厉声下令:拼死御敌!临阵怯战者,立斩!
陈宪等人巡视城墙的功夫,魏国大军已将悬觚城团团围住。
陈宪让人在城墙上四处喊话:悬觚城城墙坚固、魏军骑兵不擅长攻城、宋国援军很快就到!
这一招颇为管用,守城官兵士气大振。
面对几十倍于己方的魏国来敌,宋军士兵不再畏惧。
因为他们听到了:宋国援军正在路上。
陈宪本来是信口找理由鼓舞士气。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说的话全是事实。
第一,悬觚城城墙高五丈、宽二丈半,确实算得上很坚固。
第二,拓跋焘这次是临时起意、想试探南军虚实,他带来的全是骑兵,主打机动迅速、来去自如。
他们野战威力大,而确实不擅长攻城。
第三,这点是陈宪也没料到的:武陵王、徐兖刺史刘骏已接到皇帝诏令,确实亲自率领大将刘泰之,带着徐州刺史部兵马来救。
,!
与此同时,皇帝刘义隆命雍州刺史部中兵参军萧道成,持圣旨赶往寿阳,节制宁朔将军臧质、安蛮司马刘康祖,领寿阳及二将本部兵马,火速驰援悬觚城。
两路大军已经出发,正在赶来。
拓跋焘发现城墙坚固,但守军并不多,于是下令在城墙四周搭起高高的射箭塔,向城内放箭。
陈宪则命令士兵背上门板、木板行走,并顺便收集到最需要的武器:箭矢。
拓跋焘一看射箭没效果,反而送给对方箭矢。于是改为临时组装冲车,选择薄弱点撞击城墙。并安装钩车钩拉城墙。
陈宪便命令军士在城内加紧修筑内墙。
当魏军花了几天时间、付出巨大代价,将城墙撬开一道口子,群情激昂冲进口子里时,却惊愕发现:面前出现的是更高更厚的新城墙。
魏军冲车撞城这么久,都是无用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