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别,我只救赎不献身[快穿] > 140160(第17页)

140160(第17页)

缪太傅满腹经纶,学识极广,幼时在边防居住,对边疆更为熟悉。如今听到学生的问题,倒是没有追问为什么会想到这里,而是解答到:“那边信奉喇嘛教,环境恶劣,粮食不足。我朝只派遣少数官员,历年封土官便罢了。”

而这类“羁縻”地区,如果没有长期的汉化,实际上和独立也差不多,根本管不了。

“那边是不是有别的种物……比如棉花?”祝时晏仰着头问道。

听到这句,缪白算是了解今天小皇帝怎么忽然对莎车感兴趣了,原来一直在为棉甲发愁。

于是她放缓了声音,安抚小皇帝:“陛下莫要心急,此事应徐徐图之。莎车虽有别的种物,但不适应中原王朝的气候,更何况棉花这样的娇贵之物?他们气候炎热,不大需要保暖。”

如今棉花种植确实不易。

祝时晏继续缓慢地回想,现代新疆长绒棉高产,少不了机械化生产、中央扶持以及……良种!没有好的种子,都是白搭。

好的种子能直接提升产量和作物的品质。

他直接张口,就想在莎车那边种棉花,有点异想天开了。

小皇帝略微失落地垂下头。

缪白跪坐在旁边,试图让陛下打起精神:“陛下有这份心便是极好。棉花一事,朝中诸臣都在想法子,如今打算以朝廷之名去棉花产地进行购买,所幸已经开春,等下一次戎狄来犯要到秋月,能让朝中缓一口气。”

正是这样才叫人发愁。

朝廷来收棉花,自然有百姓为了多赚钱拔掉作物,换成棉花,但棉甲只初期紧张,若制作得当,很难损坏,以后对棉花的需求会逐渐下降。那些换了作物的百姓卖不掉棉花,一家要如何生存?

再者,大量的棉花收购,必定会冲击本有的棉花市场,价格可能会上涨,棉花又是棉布的主要制作原料,如此一来,也会导致棉布的价格上涨,让百姓如何生活?

祝时晏不好解释这种宏观经济学,只能叹气。

假若天降良种就好了。

由于还在国丧期间,不许饮酒,琼林宴上摆的多是茶杯。

除祝时晏外,还有不少官员也来到琼林宴上,坐在小皇帝的左下首,而今科进士,依照排名,依次在他的右下手。

距离祝时晏最近的就是贺隋光。

祝时晏冲他举了举茶杯:“近日可好?”

“回陛下,一切皆好。”贺隋光也举起茶杯,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

琼林宴需作诗、饮酒,如今酒不能饮,诗倒是可以多作几首。

酣畅的宴会中,祝时晏分祝滴酒未沾,却多了一分醉意,撑着脸,落拓不羁地倚靠在座位上,举起银箸,敲在碗上,轻轻地唱了一首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②”

他声音很轻,在满堂宾客中,只有寥寥几人听见了这歌声。

这是西宁府常见的民歌。

贺隋光忽地抬头,眨了眨眼,去看台上的小皇帝。

满目喧闹中,小皇帝独自坐在高台之上,身畔无人,甚是寂寥。

他眼眶一热,那枚锦囊正贴在怀中,彰显着存在感。

是陛下正在为朝中之事烦心?

不知道这枚怪异的种子,能不能解了陛下的烦心事?

贺隋光只恨自己尚无上朝的资格,只能在翰林院中处理文书,帮不到陛下。

他正欲开口,却见陛下身边的宦官急匆匆走来,俯身在对方身边耳语。

原先不大高兴的小皇帝,在听到那句话后,眸中陡然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甚至放下银箸,提前离席。

琼林宴的主要角色是新科进士,皇帝来是彰显他对科举的重视,若提前离席,不算什么大事。

先帝时,不要说提前离席,就连不来都是常有的事。

只是当今重视今科进士,不像是中途而废之人。不少人浅酌一口杯中酒,不免思考:陛下究竟听到了什么消息?

他想起祝时宴曾经为了救他,瞎编过一模一样的话,心脏立刻一痛,那种痛苦就像是灵魂被抽离了身体,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在无尽的黑暗中徘徊,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而艰难。

他闭上眼,哑着嗓子道:“出去吧,我想跟他一个人待会儿。”

顾柏新急了:“殿下,你相信我,我爸是大祭司,他的性格您也知道,若是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他是不可能写进他的手札里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