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姐有想过尝试和新的人接触吗?”
蒋兰舟摇摇头,说:“我看到过一个说法,人一生可以遇到两万个跟自己合适的伴侣。”
方地也听说过,他含笑道:“蒋小姐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呢?”
蒋兰舟说:“单看这一句话,不另作补充,我觉得很滑稽,因为大家很容易被‘两万’这个数字占据大部分注意力,误以为这辈子还有机会可以遇到更好的人。但事实不是这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接受新朋友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我明显感觉到,从十八岁之后,我不再抱有交友希望,我会刻意收敛我的友善,我不喜欢把我的精力用在我不关注的事情上。以我自己的情况来看,我不认为我还有遇到第二个‘两万分之一’的机会。有的人,一生只有一次爱的机会。”
她只给了自己一次机会。
方地微微沉思,蒋兰舟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他接触过很多咨询者,在大都市里,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和压力,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精神需求,他们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保留在安宁的小空间里,视如珍宝,轻易不给别人入侵的机会。
离婚率的提升,不婚主义和丁克族的涌现,都是民众心理问题的直接表现。
方地对于这一类朋友,从不强行改变对方的观点,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着的方式。
但他觉得蒋兰舟给了他惊喜,他接受过很多咨询,大多数顾客只说琐碎的感情或者家庭里发生的具体事件,不太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他引导着去思考,即便能够表达观点的,也可以由他补充一些更好的观点,但蒋兰舟的话,让他觉得找不到可以补充之处。
她自己的有一套完整的三观,她观点在她的三观之下,逻辑很严密,顺着她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他找不到新的提问点。
方地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他把这次咨询当做一次聊天,也许蒋兰舟需要的只是聊一次
天,没有别的。
他放下手里的笔,他放弃了使用“带领式提问法”,他温和地笑着跟她分享:“蒋小姐的话让我想起我下班必经的一条路,叫三华路,我读中学的时候,上学放学都会经过这条路,后来我去外地读大学,又在美国待了几年,最终我还是回到了三华路。”
蒋兰舟笑道:“我走过这条路,也是读中学的时候。”
方地的笑容比之前更亲切,却不让人觉得违和,他继续分享:“我在两个不同
的时间段经过同一条路,唯一的区别在于,我经过这条路的交通方式改变了。联合你的观点来说,心理因素加上客观的环境因素,对于有些人来说,他将来要走的路,他沿途所见的风景,陪伴他一生的人,的确在更早的时候已经确定了。”
蒋兰舟点头表示赞同,她说:“人们常说未来有无限可能,其实在大多数人的人生里,兜兜转转回到才是最大的可能。”
方地笑意加深,他品味着她的话,然后说:“回到父母在的地方,回到童年走过的大街小巷,回到老朋友的圈子里,的确是回到了。”
方地微忖片刻,用按捺稍后法很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刚刚蒋小姐聊的本质上都是关于‘爱’的话题,其实‘爱’的源头是原生家庭,我们得到的第一份爱,都来自于父母。你和你父亲的相处,有没有什么可以跟我分享的呢?”
--
蒋兰舟笑了一下,是释然的笑,她说:“没有值得跟你分享的经验,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感受,就在刚才的那一瞬间,我忽然将来自于我父亲的爱,和来自于他的爱平衡了。”
她明白了,方地说的对,父母的爱,是她接受的第一份爱,周琼说的对,她父母的婚姻,是父母的决定,她应该相信自己的父母。
只要爸爸妈妈是爱她的,他们对她的爱是真的,她就没有必要感到痛苦。
她和很多人一样,选择了回到曾经滋养过她的土壤里,现在她的叶子和花骨朵又重新生机蓬勃。
蒋兰舟站起身,伸出手,说:“方医生,谢谢您。”
方地起身,握住蒋兰舟的手,微笑说:“蒋小姐,我尊重每一个深爱丈夫却不完全依赖丈夫的女人,我尊重每一个深爱孩子却不自私占有孩子的母亲,我尊重每一个热烈投入爱情,忠于内心,却又不迷失自己的人。很高兴你回到,希望你在过得比以前更开心。”--
蒋兰舟由衷道:“谢谢您的祝福。”
方地接触过的普通咨询者一般分为三类,a类只想倾诉,潜意识里并不太愿意解决问题,b类倾诉的同时,愿意解决问题,蒋兰舟是少见的c类,而c类其多为他的朋友,他只是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偶尔用上他的专业知识,中间连心理评估都不用做。
蒋兰舟暂时不需要他提供什么。
作为心理医生,他很高兴看到这个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本来请假不更的,没想到还是写出来了,所以就发了。
明天男主的一章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写出来,如果写不出来,明天就不更。
后面就两章了,写完了就结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