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大唐小神探:开局被斩首怎么办? > 第535章 我儿有成相之姿(第1页)

第535章 我儿有成相之姿(第1页)

午餐时刻到了,宋真让侍卫去最近的村庄,打包点食物回来。宋如葵脆生生的抬起手问道:“小姨,吃鸡腿不?”崔梦婷虽然眼里露出渴望的目光,她咽了口唾沫后,坚决的摆摆手。“小葵,你自己吃吧,小姨不吃!!!”自从身材丰腴之后,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她痛定思痛,努力减肥!如今165的她,已经成功九十斤以下,成为了大唐士族的怪人,后世的极品。既然妹妹不想嫁人,崔梦竹是不会催的,她可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接受过先进的思想。女子的一生,不是只能依靠男人供养,即便是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很精彩。崔秋华差点没气死,姐姐晚婚晚育,妹妹又叛逆,他时常叹气,前面八个女儿都好好的,怎么就生了这样两个逆女?在当代人看来,她们的行为确实过于逆反天罡了,大部分士族女子,及笄之后马上就被安排婚事。经过一个月的行程,他们终于来到幽州。宋真和崔梦竹不禁回想起,当时在京城念大学的时光。此时的幽州城镇,面积并没有后世那么大。一眼望过去,楼房低矮,街道平整不齐,而且人口很少,远远比不过后世的繁华。两人故地重游,花了很久,终于确定了旧址的方向。“看来,咱们两个的大学,在这个时代,应该还只是荒地。”既然是荒凉的土地,那便没有什么好怀念了。崔梦竹掩嘴轻笑:“你看,咱们后来买的房子,现在还是一片湖泊呢。”是啊,沧海桑田,谁又知道未来的发展呢?无论再如何寻找,都不可能找得到以前熟悉的味道。可人就是喜欢犯贱,喜欢在不可能的时候,期待着奇迹发生。虽然刚才是有说有笑的,但是回来的途中,两人十分有默契的没有说话。他们早就从刚穿越而来的彷徨,到如今的心无波澜。只是故里的影子,始终在他们脑海中念念回响。直到这一刻,他们终于接受了现实。如今是冬季,越往北边走,气温就越低。小孩子们再也没有了玩闹的兴致,纷纷缩在马车里。幸好,宋真对马车有过改造,装了不少保暖的皮毛,不至于在行驶路途中,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一行人在幽州短暂的停留了五天,便重新上路。一路向北,越走,雪层越厚,马儿步履维艰,走得很慢。已经有小孩闹着想回家了,王沐之身子弱,染上风寒。狄光远只能接过母亲的重担,安抚着弟弟们的情绪。其中,就属最小的弟弟狄景辉闹得最凶,一天天哭个不停。无论什么人安抚,都无济于事。宋真头疼啊,他没想到狄景辉居然那么能哭?整天哭闹,是个人都会烦躁。就当大人们手足无措的时候,小孩之间自然有解决的办法。宋景天沉着脸走来,一巴掌打过去!此番动静,让无数人惊愕,宋真赶紧把他拉回来。“你做什么啊?为什么要打弟弟?”“他不听话,所以该打!”宋景天老气横秋的回答道。“打,也不应该是你打啊。”宋真无奈扶额,他没想到,一直文静乖巧的儿子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狄景辉因为被揍,哭得更凶了,大哥狄光远只能安抚。宋景天强行挣脱出宋真的怀抱,冲过去又是一巴掌!“还哭?”他怒气冲冲的瞪着对方。兴许是被气势吓住,狄景辉瞬间没了哭声,他吸了吸鼻子,眼里的泪在打转。“汝为士子,安能常泣?父作丞相,子作狡童。父圣子劣,有辱门风!”宋景天恶狠狠的说出这句话!一众大人愣在原地,眼神纷纷在两个孩子身上转动。你还别说,经过这么一打一骂,狄景辉突然就安静了,不再哭闹。狄光远朝宋景天投来感谢的目光。“孩童尚幼,荒闹须训!打则服,劝则拗。”宋景天只是留下这一句话,然后转身回去伸手要爸爸抱。宋真眨眨眼,他方才缓过来。他与崔梦真对视一眼,两人的心情是一样的。好家伙,自己的儿子还真有那么几分味道啊。才几岁,就会如此训人?要是长大了还得了?众人重新回到车上,王勃抓住宋若水的小手叹了一声。“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左相之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番心智,丝毫不像一位七岁的孩童,更像是一位而立少年。宋景天经过这么一搞,确立了在同龄人之中小孩哥的威严形象,没人不敢听他的。只要他坐在旁边,在他眼皮底下玩耍的孩童都觉得亚历山大。将一儿一女安抚睡着之后,宋真和崔梦竹怀里一人抱着一个,将他们放在床上。“老公,咱们孩子,会不会太成熟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成熟吗?”就连宋真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儿子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没有洗干净前世记忆的大佬。实在是太奇怪了,从小到大,宋景天都表现得与同龄人截然不同。他不喜欢玩耍,一天到晚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看书,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拿着一本书。他看书甚至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无论走到哪里,都背着书包,仿佛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三岁背下《诗经》和《三礼》,四岁背下《三传》,五岁背下《周易》《尚书》如今宋景天已经不能满足于读书了,而是自己开始写书。要不是少年科举限制年龄十岁以上,宋真都怀疑,自己儿子现在去参加能随便拿个状元。《重生之吾父是唐朝宰相》???相比妹妹的天真爱玩,宋景天真的不像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六岁进入国子监,仅一年时间,就完美毕业,把国子司业曾伟宸惊得一愣一愣的。七岁了,不知道他脑海中装了多少书籍,如今他开始跟阿娘学习画画,进步神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可以灵活运用中式和西洋画风绘作。至于书法,宋真从蒲州找到了薛稷,请这位26岁的少年过来教学,学费就是安排入国子监担任学士。可以说,两夫妻给儿子提供的都是最顶尖的资源。当然,宋景天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宋真摸了摸下巴,沉吟道:“难道,我儿有丞相之姿?”抵达安东都护府的时间,比想象中要久一些,大概是因为一路上忙着欣赏风景吧?安东都护府在大唐的辽东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省。在高句丽尚未被灭国的时候,他们也自称是辽东人。在灭国后,全部高句丽人被遣返中原,与汉民族通婚融合。大唐是个开放且包容的朝代,不像某些朝代,非要分个三六九等,把汉人当牛马。宋真在与李治讨论《帝国的黎明》计划书的时候,提出加强周边国家原住人员迁移的举措。而对于北边的铁勒和渤海国,由于人口迁移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过大,所以暂且先交换十分之一的百姓。而且,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中原百姓过去北边,到底能不能适应生活?古代的防寒条件没有现代优越,从地理角度看,中原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渤海国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铁勒则是跨北寒带、亚寒带、北温带、亚热带四种气候。尽管唐朝时期的平均气温比现代要高上5度,但是你让一个常年生活在南方的人,强制调离去北方,多少有点不仁德了。因此,李治同意了宋真建议在这两处区域多造学堂,教育当地百姓汉文化。从文化上进行民族融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太原王氏成立的教育集团一马当先,花费巨资在渤海国建立了数百所学堂,紧接着其他士族也跟了过去。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些地方建学校,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因为当地人没有列入科举选拔范围。不仅可以提高家族声誉,说不定还能载入当地地方史,何乐而不为呢?建学校也是一门生意啊,而且是光明正大的生意,有朝廷财政补贴。有家族抱着在当地建立势力的想法,蜂拥而入。只是地方就那么大,朝廷规定的学堂数量有限,迟到的人吃不上热豆腐,他们急死了。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武将想打仗,就连那群文臣也天天嚷着对外扩充疆域,比武将还催得紧。整个朝堂,每个人都是好战分子,真是一件奇葩事情。不止是建学校的利益,如今唐军征战八方,需要的士兵越来越多,都快不够用了。从以前的六十万编制,短短五年,扩军到两百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