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迷

书看迷>雷老侠的回忆 > 第161章 万民的愤怒二(第2页)

第161章 万民的愤怒二(第2页)

元仁宗时代,元廷曾经试图重新丈量土地,查清漏税问题。结果遭到大地主和地方贪官的强烈抵制。

在一片反对声浪下,这场改革不了了之。

总而言之,元廷收上来的税收不多,但底下百姓却不堪其苦。这是因为地主的盘剥太重,富商从中赚差价,。

以致后来的起义军,大多以“摧富益贫”的口号,发动群众参加。

底层的农民们,每遇到青黄不接或受灾欠收之际,就只好向地主、商人们借高利贷。

一旦还不上,农民就变成佃农,佃农就变成流民。

卖妻鬻子也是平常事。

地主、富商通过勾结地方官吏,继续兼并土地,以致贫者流离转徙。

“富室有敲占王民奴使之者,动辄百千家,有多至万家者。”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阶级矛盾在逐渐锐化!

同时,盘剥百姓的,还有地方的贪官污吏。他们也趁着天灾,大肆侵占民田。

而大元从第三任皇帝起,就陷入无休止的内斗。每一任皇帝在位的时间都很短。

大家都在忙着拉拢大臣,争帝位,哪里有心思和时间整顿吏治。历任大元皇帝对犯法官员的惩罚都是过宽的。

所以,大元的政治腐败也是触目惊心的,就连御史们也渐渐在腐化。

高僧们在保护官吏,御史们也在保护官吏。导致后来还出现赈灾钱、赈灾粮被官吏贪污的现象。

“官买田,台不谏,省不言。”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元末这些民谣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乱象。

喇嘛僧侣,贪官污吏,地主富商成了底层百姓的三座大山。

……

话说回来1350年。

这一年,元惠宗和大臣们正在商量治理黄河之事。

对于治河,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但一提到治河的费用,就全都哑口无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很多问题的源头都出现在钱上面。

当时的元廷确实没钱治河。

解决国库赤字的办法通常来说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

节流,就是要大幅度减少对喇嘛教的供养。开源,自然就是要出台政策,朝地主富商身上收点钱。

但是,大元帝国的君臣们可没有朝这方面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